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全国处于18~34岁的非婚人口达到1.8亿。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和百合婚恋网联合发布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23.8%单身者的父母在四处帮子女找对象,全国2.6亿人在为择偶忙碌。
传统相亲方式之外,网络相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根据网易同城约会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人约会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约会白皮书》),42.3%的人曾经和相亲交友网站上的人进行过线下约会。其中,年龄在18~28岁、28~38岁、38岁以上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0.7%、46.5%、47.7%,显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高学历、高收入、大城市的单身者,更愿意接受或相信网络约会。
世纪佳缘网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6.0%的单身者接受通过婚恋网站寻找另一半。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认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少年轻人从农村或中小城镇来到大都市,传统的亲友介绍等相亲渠道不复存在。与传统的线下婚介相比,网络相亲最大的魅力在于提供一个海量的“相亲备选团”。
快捷方便、选择范围广的婚恋交友网站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约会白皮书》调查显示,51.2%的受访者感觉约会对象与网上情况差距巨大,经历过约会骗局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受访者为24.9%,其中损失1万~2万元的比例最高,为32.6%。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由婚恋交友引起的诈骗已有500多起。
婚恋网站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广播网经济之声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3%的受访者认为婚恋交友网站以婚姻介绍诈骗服务费,24.1%的受访者认为其操作不规范,13.8%的受访者认为收费不合理,13.8%的受访者认为婚恋交友网站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自己需要。
概括来说,不少婚恋网站存在以下问题:一、相亲对象信息真实度低,名不副实情况屡见不鲜;二、用户诚信难以保证,感情欺骗多发;三、酒托、骗婚、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四、操作方式不能公开化,甚至变相收取不合理服务费;五、服务态度差,缺乏有效的投诉渠道。
这些问题不但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也让婚恋网站自身陷入信誉危机。为应对这种情况,不少婚恋网站开始实行“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信息可信度。但是,由于担心用户流失和人、财、物的消耗,一些婚恋网站对实名制并不强求,资料审核也不够严格。实名制沦为炒作噱头,反而降低了一些用户的警惕性。
除了婚恋网站自律,政府部门的监管也必不可少。婚恋网站具有公司、网站和婚介机构等多重属性,监管工作同时牵涉工商局、工信部和民政部门,也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难以落实监管。上海婚介协会秘书长江明德坦言:“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婚介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没有确定由哪个部门监管,可以说处在法律空白的状态。”要对婚恋网站进行有效监管,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进一步厘清管理责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