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志宏
承载着“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的光荣,担负着再次成为全国普法联系点的重托,焦作普法,踏上了“六五”普法的新征程。
在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开局之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服务发展大局、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治焦作建设,乘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扬帆远航。
主动融入大局,多层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法律顾问团、现代农业法律服务团,主动贴近全市产业集聚区、焦作新区、南水北调工程、人民路建设等经济主战场和重点工程一线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企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法律体检”,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防范法律风险。
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7000余人开展“普法到一线,服务面对面”活动,走进家户、贴近群众,重点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发放各类法律知识书籍10万本、宣传资料30万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000余起。
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协调民政、国土资源、卫生、教育、劳动保障、食品监督等部门开展“关爱民生法制宣传月”活动,利用各部门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活动,集中宣传食品药品、教育卫生、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维权意识。
创新普法形式,全方位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巩固传统阵地,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闫河公园、许衡广场等游乐场所开辟法制游园、法治文化广场,在城市主干道、大型集贸市场、公交站台建成20余个法治宣传广告牌、50余面法治文化墙。全市先后建立了136个法制教育基地,1089个法制宣传长廊,1728个基层普法园地,营造了一个生活化、场景化的法治育人环境。
开拓现代传媒,提升法治文化品位。在焦作电视台开办了《说法时间》栏目,在《焦作日报》开辟了《司法行政》专刊, 市、县两级共建立专业普法网站12家,全市335个单位楼体通过视频播放法治公益广告,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加强文艺创作,丰富法治文化生活。先后编印了《法治箴言》、《法制漫画》等普法读物10万册,制作、发放法治雨伞、法治围裙等普法宣传品,举办法治文艺会演,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文化教育。
坚持普治并举,高标准推进法治焦作创建工作
拓展法治创建领域。相继启动了法治焦作、法治县区、法治乡村等创建工作,同时,法治单位、法治型机关、法治校园、法治社区、法治乡村等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纵向延伸到基层、横向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法治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树立法治创建品牌。重点实施“法治创建十乡百村示范工程”,在全市遴选10个乡镇街道、100个农村社区作为创建示范点,形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法治创建工作亮点。目前,全市有4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个行政村(社区)被评为“全省首届十佳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7行政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凸显法治创建成效。大力推进法治惠民工程,对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教育卫生、食品安全、职工维权等民生法治问题,进行项目分解,按时序进度抓好落实,促使法治工作贴近民情、体现民意,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参与法治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