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突出地域特色 繁荣城区文化
为什么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探索“两不三新”路子为核心任务
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全面建设“廉洁沁阳”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促进焦作转型提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促进焦作转型提升

□陈战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基调,势必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的胜利。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深深感到,只有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民生抓城建,抓好城建为人民,切实解决城市建设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才能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城乡建设成就辉煌,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焦作因煤起家,以矿而兴,是全国著名的煤城。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市委、市政府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山水旅游开发,初步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着重从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每年把城建重点工程列为民生工程,在河道治理、道路维修、路灯改造、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旧城综合开发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的宜居舒适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长。中心城区道路长度为382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为4.2公里/平方公里,路灯18406盏,建成区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为13.6平方米,市民出行日益方便。二是城市供水能力持续增长。供水能力已达55.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为773.9公里,建成区用水普及率为99.5%,水质合格率达98.5%。三是城市燃气普及率显著提高。中心城区供气总量1.03亿立方米,用气人口为68.5万人,建成区用气普及率达90.9%。四是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供热面积为780万平方米,管网总长度为60公里。五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排水管道长度为632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为7.03公里/平方公里,2011年污水排放量为14.2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为84%。六是河道治理成效显著。投资8600多万元,对纵贯城区的瓮涧河、群英河、普济河和黑河进行了美化治理,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七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平方米。八是县乡村建设事业全面提速。各县市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部分县市城区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全市小城镇市政道路硬化率在90%以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33.6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在90%以上,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33.1平方米,村容镇貌明显改观。

  (二)抢抓加快发展机遇,明确城乡建设思路。

  城乡建设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构建发展载体,为城乡居民创造生活空间。今后5年是我市加快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建设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被国家、省、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二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必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三是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我市作为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已经步入转型发展的轨道,各项建设将持续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四是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机遇。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大的投资,国家投资继续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交通等民生项目倾斜,这些对城乡建设投资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五是大型项目建设带来的机遇。焦郑城际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产业集聚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必然会拉动建筑业、房地产业、新型建材业以及市政公用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搞好城乡建设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城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书记路国贤提出焦作要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提出努力把焦作建设成为“中原经济核心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近期,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几年的城建思路和目标,要求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的宜居城市;推动社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住建系统作为建设焦作的主力军,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正把转型升级体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上,体现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上,体现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上,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奋发有为的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自觉投身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

  (三)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促进焦作转型提升。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焦作实际,今后几年的城乡建设工作就是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围绕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突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把焦作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促进我市向现代城市转型发展,提升焦作的凝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一是科学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扩大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以新区建设为重点,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地位,加快沁阳市、孟州市、武陟县、温县组团建设,稳妥发展小城镇,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推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初步形成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衔接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二是加快焦作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焦修博一体化进程,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加速与省会郑州的全方位对接。加快焦作新区建设,按照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生态良好五位一体的要求,逐步将新区打造成焦作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大力发展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作美、产业做强,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将焦作建成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三是加快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按照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的原则,全面推进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环城快速通道系统和城市主、次干道系统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丁字路、错口路,形成城市良性交通循环体系。加快实施郑焦城际铁路工程、迎宾路向南延伸工程,加快我市与省会郑州的连接步伐,提升焦作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实施人民路、丰收路、待王路、建设路、新园路、世纪路等道路延伸工程,积极推进焦作中心城区与修武、博爱、武陟在空间上的对接与融合。通过实施果园路、东苑路、工字路、和平街、新华街等道路工程,方便主、次干道和社区的连接,形成完善的城区路网体系。四是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府城、苏蔺水厂。实施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步伐。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区段排水系统配套改造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加快城市燃气建设,建设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项目,完成老城区燃气管网改造项目。加快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扩大城市供热能力,增加供热覆盖区域。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县市城乡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吸引本地农村人口向市(县)城区转移。积极稳妥发展小城镇,重点选择沿主要干线公路分布的乡镇,特别是具有产业基础、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逐步做大城镇规模。对不具备产业基础的小城镇,要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产业集群、人口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依据村庄现有规模、产业基础、地域条件和辐射能力,有序进行撤村并点,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加强生态绿化、景观营造、卫生整洁、污染治理,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花园化、道路林荫化。

  (作者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