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数十大关键词 勾勒美丽新焦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数十大关键词 勾勒美丽新焦作
——《中原经济区规划》之焦作元素解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型工业
  现代农业
  文化旅游
  靓丽社区
  南水北调
 
   

  核心提示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12月2日发布,其中焦作元素,可谓熠熠生辉。那么,这份为中原经济区大发展描绘出的美丽蓝图中,焦作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焦作的百姓生活能因此得到多大改善?今天,我们从《规划》中挑选出与焦作有关的十大关键词,尝试解读《规划》带来的新机遇。

  1、关键词 战略定位

  解读 未来的中原经济区该如何建设?焦作在其中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规划》中指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分别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在这五大战略定位中,焦作可谓优势多多。”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瞿明松说。

  比如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作为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区,焦作在“两不三新”科学发展之路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创造了多项粮食高产全国纪录,全市小麦种子销售范围辐射8个省份106个县市。

  瞿明松认为,现代农业,需要水利和农业机械化来支撑,而焦作的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水利条件相对较好,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8%,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在瞿明松看来,最值得焦作人兴奋的是中原经济区的第四个战略定位——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他说,焦作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城市,具有提升区域整体发展的带动能力以及支撑豫西北与晋东南对接互动的纽带作用。发挥焦作的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在产业、交通、生态、要素等融合发展上开拓创新,将推动中原经济区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2、关键词 核心区域

  解读 《规划》提出,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个城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规划》强调,构建“米”字形发展轴: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加快东北西南向和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建设,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构建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依托连接太原、郑州、合肥的运输通道,发展壮大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等沿线城市,培育形成面向长三角、联系晋陕蒙地区的区域发展轴。

  “发挥焦作既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又紧邻晋东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在产业、交通、生态、要素等融合发展上开拓创新,必将推动中原经济区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省政府参事郑泰森如是阐述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意义。

  3、关键词 特大城市

  解读 《规划》指出,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要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将中心城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和特定功能区纳入城市组团,优化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节点支撑作用。同时,《规划》特别指出,要推动开封、新乡、焦作、邢台、平顶山向特大城市发展,实现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区域9个城市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面对如此机遇,焦作该如何作为?

  我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目标,以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交通网络为纽带,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总体上按照强化核心、放射拓展的空间开放格局,形成“一核、四组团、八个特定功能区、二十个中心镇”的新型城镇结构,进一步优化焦作城市布局和形态,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组团发展使焦作城市框架空前拉大。具体来说,“一核”指焦作城市核心区,包含焦作市中心城区、修武县和博爱县;“四组团”指温县组团、沁阳组团、孟州组团、武陟组团;“八个特定功能区”指沁北特定功能区、三阳特定功能区、七贤特定功能区、柏(山)月(山) 特定功能区、焦作东站特定功能区、西虢特定功能区、招(贤)祥(云) 特定功能区、大(封)西(陶)北(郭) 特定功能区。另外,还有20个中心镇和一批新型农村社区。由此,形成“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城乡架构,建设“大焦作”。

  4、关键词 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

  解读 “三化”协调,工业主导。《规划》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新型工业化是主导。

  记者发现,在这个《规划》中,33处靓丽的焦作元素熠熠生辉。其中,体现焦作发展优势的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被纳入《规划》:焦作特色零部件产业集群被列入优势产业集群,焦作工程机械基地、焦作氯碱化工基地、焦作铝工业基地被列入重要基地,焦作生物产业基地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规划》重点支持我市建设豫北中药材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支持焦作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此,省委书记卢展工曾如是而言:“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中,工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工业化上不去,其他‘化’都很难上去。”就焦作而言,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要义即突出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新兴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以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着力提高高成长性产业、先导产业、文化旅游业比重,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5、关键词 旅 游

  解读 《规划》指出,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古都文化旅游区、豫东皖北鲁西历史文化旅游区、伏牛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太行山和桐柏—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区,加快开发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加快培育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功夫、拜祖寻根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旅游”服务网络。

  对于焦作而言,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两大品牌,依托功夫文化、太极拳、黄河(嘉应观)、妙乐寺、圆融寺等文化园区建设,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2015年,焦作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要相当于生产总值的25%。

  而在《规划》中,焦作旅游可谓颇具亮点:文化旅游方面,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菏泽—聊城—东平黄河文化游、阳城—济源—沁阳—修武游、登封—温县功夫文化体验游、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等项目被列为精品旅游线路,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被列为重点建设的AAAAA级景区,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被列入重大文化产业工程。

  6、关键词 交 通

  解读 《规划》直接点名的焦作重大项目有12个。其中,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郑州—焦作城际铁路、新月四线货运铁路、菏泽—焦作高速公路等项目被列入重点铁路网和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公路事业的发展承载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于公路对发展的重要性,市公路局局长唐毅如是说。当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公平地摆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各市面前时,要抢抓机遇,第一着棋就要看公路交通。“在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数年间,焦作干线公路建设的主题都是大建设、大发展。”他说。

  据统计,《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下发后,我市谋划了一批总投资200多亿元的交通重点项目,力争到2015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000公里以上,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96公里以上,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在构建内通外联交通大框架的同时,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交通公路系统、环城快速通道系统建设,加快实施郑焦城际铁路工程、迎宾路向南延伸工程,加快我市与省会郑州的对接步伐。

  7、关键词 医 改

  解读 《规划》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洛阳、漯河、濮阳、焦作、聊城等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去年9月1日,我市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推行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市医改办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828个行政村的2178个村卫生室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

  今年3月底,在沁阳、修武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六县市和中站区、马村区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累计零差率销售药品2.7亿元,让利群众5220万元,“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1.7万人。

  8、关键词 农民工

  解读 自2006年焦作开创全国先河,将7月22日定为“农民工节”以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改善其生活生产条件。

  《规划》指出,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突出解决住房和子女就学,促进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尊重农民工意愿,允许其进城落户后,继续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利益,继续保留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并依法进行流转,按照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及其亲属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9、关键词 台湾农民创业园

  解读 在某种意义上,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规划》指出,要密切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战略腹地效应,全面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互动,重点推动东向出海口和西向欧亚大陆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在讲到要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时,《规划》提出加快焦作(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

  据了解,焦作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11年6月8日正式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复。《规划》显示,将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定期举办一批重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加快焦作(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

  记者从市相关部门获悉,焦作(台湾)农民创业园确立以高科技引领、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引进台湾农业的先进科技和先进理念,发挥“三大优势”,打造“四个基地”,即发挥焦作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粮食高产优势,打造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将园区建设成为集中展示河南旅游农业、产业农业、民生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台湾农民在中原经济区创业的新亮点。

  10、关键词 转型示范

  解读 《规划》指出,支持河南发挥主体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经济转型、生态经济、扶贫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等主题,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今年年初以来,省政府先后批复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南阳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濮阳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商丘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这些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核心内容,也是焦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进入工业化升级阶段的必然要求。”省产业研究所所长许贵舫说,加快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应该突出“转型、融合”,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突出“高端、引进”,加快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突出“升级、集群”,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突出“创新、引领”,着力培育新兴先导产业;突出“集约、高效”,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苗长虹认为,《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高度,紧紧结合焦作市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近年来协调推进“三化”、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成功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等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网络框架,推动经济由资源能源依赖型向循环绿色低碳型转变,全面增强可持续能力的战略任务和战术举措,这将会给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走向科学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鲜活样板。

  □总策划 杨法育

  □策 划 王爱军

  □执 行 吕正军

  □统 筹 陈 彬

  □版 式 李新战

  □文 字 孙国利 许伟涛

  丰舒潍

  □摄 影 赵耀东 杨 帆

  李英俊 田建明

  刘 璐 王正义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