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五年级了。平时挺乖巧,只是近段时间总觉得她好像对我有情绪,仔细想了很多原因感觉都不是,有时侧面向孩子了解,也没有结果。
前几天见到教孩子语文的李老师,我们聊了起来。我谈了孩子近段的情况和自己的困惑,也问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担心孩子是不是进入叛逆期了?
李老师说近段时间她们学习了一组课文,主题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并且以“你怎样看待父母之爱”为主体开了一次班会。我的孩子在班会上说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孩子对妈妈有意见。
原来在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业本忘到学校了,当时我就认为孩子是没有写完作业,怕我检查,故意把本子忘到学校的,所以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孩子到现在讲的时候还是充满了委屈。李老师说,好多发生过的事情,孩子的记忆还是很深的。我明白了孩子对我有情绪的原因,就开始思考怎样来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一天我看到孩子情绪还不错,就对她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
“好啊。”孩子兴致挺高。我就开始娓娓道来:在中央党校有一位刘教授,学问道德都是一流的,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赞誉,常常被邀请到各地去讲课,非常受人尊敬。
讲到这里,我就问孩子:“刘教授的母亲有这样的女儿会不会晚上做梦都笑出声来?”
“当然会。”
一般人都认为是这样的,其实刘妈妈对女儿的要求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举个例子来说,刘教授的年龄也有四十多岁了,刘妈妈对她的要求是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有一次,因为讲课,刘教授晚上超过9点才回到家,可是母亲已经把门锁上了。任凭她在外面怎样叫门,母亲就是不开。北京的冬天异常的寒冷,没办法,刘教授只得到地下室去睡觉。
我又问孩子:“如果你是刘教授,妈妈这样对你,你会有怎样的想法?”
“我觉得刘妈妈太无情,那么冷的天就忍心不开门。”
“刘教授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走在黑暗寒冷的地下室里,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不满。想不通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但当刘教授冷静下来,再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明白了: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也是为了安全。这才是母亲的爱之出发点。虽然一时难以理解,但不能否认爱的存在。刘教授感怀母亲的爱意,在地下室里睡得很安稳。
我又问孩子:“你现在认为刘妈妈爱女儿吗?”
女儿点点头,“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说:“其实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只是不同的时候表达的方法不同而已。爸爸妈妈也很爱你,只是有时候我们的方法你可能不理解,如果爸爸妈妈无意之间伤害了你,请原谅我们,因为这都是为了爱你。”
女儿含着泪点点头。我知道,孩子已经想通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大点以后,慢慢地开始出现叛逆。实际上是孩子对我们做家长的,老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意了。小时候不敢说,大了以后自然就会流露出来。所以当家长的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做孩子心中的偶像,孩子才会从内心生起仰慕父母的心,又怎么会有叛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