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 通讯员靳燕军) 2000T六氟磷酸锂项目、隔膜材料项目……随着一个个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初见成效,目前,中站区创新工作室已完成120多项技术攻关,获得20项国家专利,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这些数字充分表明,创新工作室正逐步成为中站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
今年上半年,中站区总工会在全区企业开展创建“创新工作室”以来,先后成立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些“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技能、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专家团队。
该区5个“创新工作室”紧密服务于企业的一线生产,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在多氟多公司研发大楼四楼研发大厅,“多氟多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牌子和“世江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牌子分别挂在醒目位置,牌子下面挂着的版面上清楚地显示“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人员名单、研发项目等内容。该公司研发团队副组长薛旭金自豪地说,该公司目前有两个“创新工作室”,不仅体现了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研发团队,更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目前,两个“创新工作室”共研发项目14个,其中2000T六氟磷酸锂项目已完成1000T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利润2.5亿元。隔膜材料研发已完成小试参数优化,此项研究将打破国外高价隔膜产品垄断。在新立康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几名技术人员正围在两台机器前进行最后调试,再过两天,这两台机械将迎接认证检查。今年,该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断电保护装置、架空乘人装置等4个研发项目中2个已经认证,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此外,“创新工作室”还积极开展帮带活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多氟多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已累计培养人才200多人,其他“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也呈现稳步增多的趋势。各个“创新工作室”借助领军人物的示范作用,以提高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兴比学赶帮风气,为企业培养出一批批技术骨干。该区总工会主席靳作友表示:“目前,中站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