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安全监管任务日益多元化。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区作为居民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纽带,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监督管理职能。我个人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合适切入点,大力开展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维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
结合全省“安全河南”创建工作要求,解放区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基础平台优势,在全区开展了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工作,通过逐步的完善和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创建工作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构建安全体系是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创建工作各项制度规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和谐型社区建设标准,制订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检查等制度。二是根据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工作要求,对社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摸排,弄清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单位,分行业分区域进行汇总,建立台账,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完善,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社区、村安全创建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针对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流动性大的特点,定期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讲解安全监管和安全创建知识,并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二、加强宣传教育是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信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投身到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中来。二是要在社区广场和各个小区建立宣传专栏,对宣传专栏内容做到日常更新,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安全文明,传播安全理念。三是要在社区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文艺活动,以说唱、歌舞等形式,开展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安全生产专项宣传,使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增强安全感。四是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动员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和学生广泛参与,使宣传活动由宣教型向互动型转变。五是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引导群众发掘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合网格化监管是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的重要抓手
要以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坚持把事故隐患排查与网格化监管同步推进,按照“采集一家,审查一家,规范一家”的方式,将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和商贸网点全部纳入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结合基层综治队伍建设,设立安全协管员,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对各社区重点部位开展不间断巡逻、值班备勤,建立责任到人、职能到位、全面覆盖的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层级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安全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应急救援迅速及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四、抓好典型示范是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的有效措施
一是要突出试点,树立创建工作典范。要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试点社区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应急处置等制度,明确安全监管人员职责。加大安全投入,整合现有各种资源,提高辖区内各类安全设施的投入、完善和配备,辖区社会治安、安全动态实现全天候监视。解放区将新华街道鸿源社区作为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示范点,投资10万元建成了安全监控中心,在社区16个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设施,并利用社区专职巡逻队、义务巡逻队、公安巡逻队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同时还建立了“百事联动服务中心”,随时处理辖区各类和民生有关的安全问题,形成了全方位、网格化的安全巡防格局。二是要完善措施,全面铺开创建工作。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总结创建工作经验,组织辖区创建单位负责人进行观摩学习创建工作经验,通过观摩,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督促创建单位按照创建标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订创建方案,迅速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全面推进。
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是一项为了居民、依靠居民、紧贴居民的群众性工作,不仅是维护居民生存健康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社区安全管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居、和谐、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