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说明
一、“博大豪世杯”2012年度感动焦作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投票自2012年12月7日起,至12月16日止。
二、本次活动投票分报纸投票、互联网投票、短信投票三种方式:
1.报纸投票方法:在报纸选票上20名候选人编号圆圈里打勾圈定不超过10人入围名单(含10人),并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每人投票仅限一次;于2012年12月16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投寄或送到2012年度感动焦作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地址:河南省焦作市龙源路1111号焦作广电大厦306房间;邮编:454000;收信人:感动焦作人物评选组委会。
2.互联网投票方法:打开焦作网、焦作广播电视网、焦作信息港网页,点击“2012年度‘感动焦作十大人物’评选”,在您选中的个人下方的方框里点击投票,每次投票选定的人数不得超过10人(含10人),并填写自己的姓名、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号码,每人投票仅限一次。
3.短信投票方法:河南联通用户编辑”169+选手编号” 发送到1066185818、 河南电信用户编辑“169+选手编号” 发送到1062185818、河南移动用户编辑“7221+选手编号” 发送到10666555。资费:1元/次,不含通信费。
01 马红霞,女,35岁,焦作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理事长兼执行主任。2009年,她自主创业,成立了焦作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拥有康复机构两处,骨干教师20名。4年来,该中心收治残障儿童300多名,培训家长500多人次,康复有效率达90%,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该中心先后荣获焦作市《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称号。她也先后被评为新浪公益 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最可爱的人、焦作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02 马满长,男,43岁,河南煤化焦煤集团赵固一矿工人。 2010年4月,他在好友的帮助下认识了云南省昆明市一个贫困山区的失学女孩李树芬,两年多来,他不顾自己微薄的收入和家庭的巨额外债,每月都会给女孩的家里寄去500元钱。2012年9月,李树芬为他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绣着“真情援助、爱心永驻”的锦旗。他不仅照顾自己长年体弱多病的母亲,还照顾着住在同村的岳父母。他还是个重情义、热心肠的好人,经常为困难职工捐款,汶川地震中捐款500元。
03 王素兰,女,71岁,河南兰兴电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1989年,她开始筹资建厂,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开发出防锈钢丝绳,使企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多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解决了160名下岗困难职工和280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先后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50余万元。2011年,她又选择二次创业,投资3.6亿元建设PU合成革项目,填补了我省PU制革行业的空白。她曾荣获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河南省优秀创业女性、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04 冯齐,男,21岁,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村人。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但身残志坚。2002年,他开始练习举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一次次走上国内、国际运动会的领奖台,先后获得国际性和国家级赛事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2枚。2012年8月,冯奇在伦敦残奥会上为中国举重队摘得首金,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了光。他用自己的双手举起了不屈的人生。
05 卢爱云,女,49岁,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小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7年来,她推行感动工作法,从村民关心的小事做起。为了修路,她带头筹资,在施工中掉进粪池,差点被淹死;为了让村民感受温暖,她将改革致富成果转化为爱心行动,为村里140位老人集体祝寿,为村民办福利,办新农合医保和养老保险。市里修建新园路,需拆迁安置108户,她一呼百应,7天完成。村民们说,多年来大老爷们办不到的事,让弱女子办到了。她被誉为“小庄村民的好闺女”。
06 张建设,男,55岁,中站区小尚中心小学教师。17岁时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臂,同年到学校当代课教师,为学生上音乐、美术、书法课。教音乐离不开乐器,为了练习吹笛子,他用左臂残肢夹住笛子,压住笛眼儿,靠灵巧的右手左右移动控制音律;弹电子琴,他学会用左臂残肢打拍,右手弹奏。他还用独臂练书法、画画、干农活。1998年,他成为一名公办教师。39年来,他在平凡的讲台上,用一只手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蓝的天,也让无数孩子领略了音乐、书法、绘画的美。
07 李广林,男,60岁,河南省国有修武林场护林员,已在林业战线工作40年。在护林防火工作中,他每天自带干粮和水,坚持巡护林区20公里。巡护中若发现有盗伐林木、放牧、携带火种等违法、违规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在扑救火灾和对盗砍滥伐林木分子实施抓捕过程中,他从不顾个人安危,共抓获偷砍偷盗分子38人次,为林场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他先后被评为焦作市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林业先进工作者。
08 杨应芬,女,42岁,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村民。她靠一个小饭店起家,苦心经营,目前已有17家加盟店,安排农村妇女就业500多人。她还心系慈善事业,2010年冬天,为全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购买了棉衣、棉鞋。去年中秋节,她又拿出4万多元钱为全县363位孤寡、五保老人购买了保暖衣。她投资10多万元自费购买床上用品原料,让贫困家庭动手制作,增加他们的收入,并将利润的一部分用于资助孤寡老人、特困群众。去年,她被评为焦作市“十一五”期间十大创业女性。
09 邱国庆,男,40岁,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创建了焦作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武陟县众邦养猪场、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豫北庆农肉鸭养殖合作社等企业,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汶川、玉树地震时共捐资1.2万元;为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他在武陟县一中设立了“旭瑞奖学金”。他还为企业所在地——大聂村农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10 陈方哲,男,56岁,焦作新区宁郭镇张庄初中学校校长。1995年,他担任校长后,通过艰苦创业、养成教育和改革创新三大法宝,把一所濒临撤销的农村薄弱初中办成了一所拥有1600多名学生、70名教职工的我市
一流寄宿制初中,为农民工子女就读优质学校创造了机会。2006年到2010年,张庄初中连续五年中考各科平均分、优秀率均居武陟县之首。在全市初中教育质量检测中,2011、2012连续两年获得焦作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受到市政府嘉奖。
11 陈继云,女,34岁,博爱县清化镇八街居民。她丈夫患上尿毒症需要换肾,为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在找不到肾源的情况下,她瞒着丈夫做了配型。配型成功后,她又义无反顾地给丈夫捐了肾。术后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一边悉心照顾丈夫,一边操持家里的生意。她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人。今年8月,陈继云家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文明户标兵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12 姚红磊,男,26岁,市广电局发射中心技术部主任,市慈善总会乐施助养中心秘书长。2010年6月,他在市儿童福利院8楼发起成立市慈善总会乐施助养中心,目前已募集到善款超过22万余元,助养孤残儿童14人,并为其中9人联系安排了合适的收养家庭。2011年12月,他在解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服务中心发起银铃日托养老项目,至今已为孤寡、空巢、贫困、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的爱心午餐、爱心理发服务等4000余人次。2012年4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13 姬建有,男,38岁,解放区建设西路制革厂院居民。1996年,他母亲去世后,家里欠下不少外债;他父亲为使家庭情况好转下海经商,却欠下30多万元的巨债。面对无力偿还的债务,父亲悄然出走。21岁的他面对债主,面对亲朋,郑重承诺:“我在,债不赖;我在,家就在。”靠着坚持和诚信,他10余年还完了所有欠债,并接回了离别的父亲。2011年7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
14 郭宁,男,25岁,大自然旅行社导游。2012年4月30日9时许,他带着游客在山东日照海边的沙滩上游玩时,突然看见一艘满载游客的快艇被海浪打翻,直接扣在了海里。他立刻飞奔过去,仅用三四分钟,就先后拉上了1男3女4名游客。当得知还有游客被扣在船底下时,他又跳进海里,与其他几名参加救援的人一起用力将船掀开,将1名老人抬上岸送往医院。直到确认船下无人时,他才回到岸上。游客称赞他是河南人的榜样。
15 郭欣欣,女,29岁,孟州市西虢镇戍楼村村民。2006年夏天,她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一年多后,她的奶奶因老年痴呆、肾结石、糖尿病并发症造成全身瘫痪。为了能够精心照顾两位病卧在床的老人,也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让弟弟安心上学,她毅然辞去武汉市武警总医院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农村老家。她还把组织上给予的照顾和低保让给了比她家更困难的五保户。 2012年10月,她荣获第四届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称号。
16 郭晨鸿,女,34岁,焦作市锐邦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她曾经两次瘫痪在床,但却身残志坚。她创办的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1个,其中有残疾人4人。她擅长经营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创办了《骑仕画刊》、《骑仕家》等DM杂志,是“骑仕网”出品人。她制作的焦作版《江南Style》网络爆红。她立志打造焦作市第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文化行业团队。
17 焦作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这是共青团焦作市委利用组织优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创办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体。他们以12355公益热线为载体,以“倾听青少年心声、陪伴青少年成长”为理念,利用业余时间全面跟踪青少年成长历程,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先后开展了“心理咨询走进社区”、“心理咨询走进校园”、“中考学生团体辅导”、“关爱贫困学子”、“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公益活动,每年接听电话1000多个,接受来访人员4000余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18 蔡林森,男,70岁,沁阳市永威学校校长。2006年10月,他任校长以来,长年奋战在教学一线。他带领师生实施课改,每天听课,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先后作课改讲座几百场,与教师签订教书育人责任书,将“先学后教,当堂教训”教学法在小学、高中进行推广,将永威学校建成了名校,办学经验影响全国。他生活简朴,将自己大部分工资用在了学校和有困难的师生身上,用在了社会捐助上。近年来,他还发表论文十几篇,出版课改专著2本。
19 裴嘉伟,男,16岁,武陟县大虹桥乡一中学生。从8岁起他开始照顾长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还要帮助腿脚不灵的爷爷做家务,10多岁时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学校,他勤奋好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课堂上,他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课下,他认真作业,帮助同学答难解疑。班级、学校美德少年他都名列其中。他的事迹被《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20 樊明明,男,28岁,焦作市消防支队中站大队解放西路中队政治指导员。在灭火救援战斗中,他始终冲锋在最前沿,带领中队官兵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重大灭火应急救援任务。自2002年入伍以来,他每年资助一位贫困儿童,至今从未间断,目前累计资助金额4万余元。2009年,他被省消防总队评为中原消防铁军尖兵,2010年被总队、支队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被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被支队荣记个人三等功,2012年荣获焦作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