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两年来,我市为对口支援单位农十三师黄田农场、中级法院等单位捐助资金255万元,捐助校车、救护车等医疗和教育设施价值106.5万元,无偿培训干部和人才200余人次。
(二)
市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依托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焦作援疆工作队,亚克西!”记者在采访中,随处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医疗援疆受欢迎,很多当地群众指名让焦作援疆医生看病。我市每年选派三名医疗专家赴疆支援红星医院,记者见到的赵秀清、邢长胜、张三军是第二批进疆医疗专家。来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科专家赵秀清是市援疆工作队的唯一女性,两年来,她开展九项新技术、新业务,其中宫颈环扎术及阴式卵巢囊肿剥除术等六项填补了哈密地区医疗空白。赵秀清的微创手术以痛苦小、恢复快、收费低而深受患者欢迎,很多患者指名让赵秀清主刀,她在做完胃镜下息肉摘除术三天后,就不顾同事的劝告毅然走上手术台。赵秀清到岗至今,已接诊患者3000多人,下乡义诊10次,义诊患者1000多人次,完成各项手术200多台。
来自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的骨科专家邢长胜两年接诊患者1500余人次,完成手术160余例。今年,一位74岁的老大娘因颈肩部病变导致头晕、恶心,疼痛难忍。邢长胜了解到老大娘孤身一人在哈密,就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无偿为老人按摩,终于治好了老人的顽疾,没让老人花一分钱。
来自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内科专家张三军一年来接诊患者3000余人,指导诊治住院患者1500余人,抢救危重患者150余人,其中包括大面积脑梗死、脑干出血等临床危重患者。
司法援疆是我市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李红卫、吴明、杨晓平、郭立强是从我市司法系统选派的援疆干部,分别担任农十三师中级法院副院长、哈密垦区法院副院长、巴里坤法院副院长、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科科长。李红卫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编写了《民法方法论》《医患纠纷讲座》《侵权责任法》等10万字的课件,向广大干警传授办案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了干警的业务技能,同时利用探亲时间,积极与河南省高级法院、焦作市中级法院联系,争取了援助资金和电子办公设备。
杨晓平是我市唯一一位在北疆巴里坤草原工作的援疆队员。巴里坤法院位于红山农场,是农十三师地域最边远、条件最艰苦的基层法院。杨晓平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走遍了红山农场的沟沟坎坎。两年来,他加强审判流程管理,提高审判质效,可调案件调撤率达100%,卷宗案件质量全部优秀。
吴明先后制定完善了《法院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案件质量评查及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并针对当地法院简单案件和小标的案件多、民事纠纷多的特点,研究制定了《法院速裁案件工作规则》,成立速裁庭专门审理简单案件。两年来,吴明通过速裁程序审理案件近180起,全部在一个月内结案。
郭立强克服颈椎疾病等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网监工作,受到了农十三师公安局上下的一致好评。
技术援疆在援疆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市援疆工作队五名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对口援助农十三师农科所、畜牧中心、规划设计院和工业园区。农业研究员李建设带领农十三师农科所综合检测中心开展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填补了该项工作在哈密地区的空白。张利民积极参与农科所的小麦、棉花育种工作,并将河南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的种质资源引到哈密,为农十三师农科所的育种及科研提供帮助。时国庆两年来跑遍全师八个团场的各个连队,总行程1万多公里。为了搞好农十三师的防疫、检疫工作,他在红山农场哈萨克牧民家里一住就是十几天。目前,农十三师已有23个规模化饲养场达到规定标准,各屠宰场出场肉品合格率均达到100%。李国钦是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他积极为农十三师的城区规划、功能区设计、牧民安居工程规划等项目献计献策,为农十三师团场建设规划做了大量工作。王忠军任农十三师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长年坚持在环境比较艰苦的戈壁滩工作,为农十三师工业园区的规划及项目的顺利实施默默地奉献着。
(三)
在援疆工作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我市援疆队员在工作中了解到个别学生因家庭困难影响上学,大家商议后决定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通过与红星一牧场民族中学、黄田农场学校联系得知,阿依提古丽九岁丧父,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五口有三名学生,全家年收入2000元左右,靠最低生活保障金艰难度日;达吾然父母都是牧民,但两人体弱多病,一家五口年纯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要维持全家的生活并供养三名学生读书非常困难;韩辉父亲早亡,母亲残疾,全家四口有三名学生,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和奶奶的接济艰难度日……市援疆工作队从中筛选了15名维吾尔族、汉族贫困学生作为13名援疆干部“一对一”的资助对象,每人每月资助100元,直到他们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去年4月至今,大家共捐资3.6万元,赠送学习用品价值2900余元。
(四)
援疆队员们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然而,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作,因为他们是援疆人。
杨晓平是独生子,父母年过八旬且体弱多病,父亲去年做过手术,24岁的儿子因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照顾家庭的重担交给妻子一人,而他在巴里坤草原专心援疆,无怨无悔。吴明也是家中独子,母亲长年卧病在床,父亲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妻子因患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女儿正在读高中。面对这些困难,他为父母请了保姆,毅然踏上了援疆的征程。赵秀清80多岁的母亲突发心梗送进医院抢救,而她却违背了出征前“需要时我会飞回来看你”的承诺,因放不下正处于危险期的患者而没能回家照顾母亲。张利民的妻子今年春节期间因患乳腺癌做了右乳全切手术,在停止化疗、身体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他带着爱人回到哈密坚持工作。王忠军、李国钦的孩子今年都要参加高考,为了援疆,他们只能将照顾孩子和家庭的重担交给妻子……
谈及家人,这些工作上的硬汉子、铁姑娘忍不住流下了愧疚和思念的泪水。是啊,面对年迈的父母不能床前尽孝,面对劳累的妻子不能嘘寒问暖,面对学业正紧的孩子不能谆谆教导,这就是焦作援疆人的无悔选择,他们把无私的大爱深深地刻在了天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