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山阳区政府东巷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受伤,请尽快赶往现场。”
“收到!”
12月4日15时10分,市公安局定和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张宁刚刚结束山阳路上一起交通事故的现场勘察,即收到市110指挥中心出警人民路的指令。这是他今天上班后接到的第八个出警指令了。“走,人民路。”张宁一边对司机说一边拿起笔在本子上填写着。
15时30分,张宁赶到事故地点。在山阳区政府东巷的交叉口,一辆从北向南行驶的轿车停在路口正中央,地上有两道长长的刹车印。轿车前方,一辆电动车横躺在地上,一些围观的群众小声议论着,有的说:“电动车车主摔得可不轻。”也有的说:“打110都半个小时了,处理事故的民警才到。”就在张宁赶到现场时,一名巡逻民警递过一张单子后走了。据了解,公安交通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处警程序一般都是先由巡逻民警赶到现场进行简单调查,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通知处理事故的民警。
随后,张宁提取了轿车司机的驾驶证,并在本子上记录着,他的搭档则拿出照相机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取证。“轿车和电动车都要暂扣。”张宁说,“轿车车主,你尽快联系一个有驾驶证的朋友,把车开到停车场,这样也能给你省下几百元的拖车费。轿车车主和电动车车主的家属随我去队里继续接受调查,我们需要对当事人验血,看双方是否有酒驾行为。”
16时8分,张宁在返回队里的路上向市110指挥中心反馈事故现场处理情况。
“越是高峰期路上越堵人越急,也就越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就在张宁为上述事故当事人验血时,该所处理事故的民警付永亮说,“现在私家车较多,加之我市部分道路封闭施工,加大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车辆碰撞的频率明显高于往常。”
据介绍,定和派出所辖区内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城区,因山阳路封闭施工,该辖区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20多起,民警对每场事故的现场勘察约需30分钟。加之道路拥堵,民警往往赶到现场时会有群众发出不满的声音。“群众发生了交通事故,心情都不好,发点牢骚我们可以理解。”付永亮说,“现在因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平均每10起事故就有5起与电动车有关。”
“我们处理事故的民警分三班运行,民警工作时间是一天一夜,可实际上在第二天8时下班后,由于值班期间接警的一些事故手续还需继续完善,他们往往还要再工作半天时间,实际上都是连续28个小时工作。”定和派出所副所长谢淘气说,“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都需要考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资格证》后,才可以处理交通事故。由于处理事故的警力有限,加之道路时有拥堵,相对延长了民警接处警的时间。”据介绍,定和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有5名民警和1名协警,负责处理我市西至塔南路、北至建设路、南至龙源路、东至马村区与山阳区交界处的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群众如遇到交通事故,首先要冷静下来,双方如果能协商处理就协商处理,真不能协商处理的,要等待民警介入调查处理。”谢淘气说,“相互多一点忍让,道路会更加顺畅;相互多一点包容,交通会更快疏通;相互多一点理解,社会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