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本报通讯员 刘茂德
浪费小细节,节约大文章。这是张保安这个“老机电”,在今年4月初发现一个浪费小细节后的真实感受。
作为白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白庄煤矿机电副总,老张发现:白庄煤矿曾经是一个地方煤矿,2004年年底按照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无偿划转给焦煤集团,由此转战到地质储备量1.29亿吨的新河矿井。随着井下可采资源的日趋减少,如今白庄煤矿仅剩1个小工作面在生产,但是井底的大泵房照常运转。
对常人来说,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可对老张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因为白庄煤矿水小、瓦斯小,大泵的正常运转远远超过了实际排水能力。也就是说,大泵有一段时间实际在空转,而且不分尖、高、平、低在用电,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浪费有多大?从一份峰谷电价表上可见一斑:按照市场电价,尖峰、高峰、平谷、低峰四个不同时段的每度用电价格分别是1.075元、0.95元、 0.60 元、0.32元。
为做好尖、高、平、低分时用电,降低电力消耗成本,老张提出改进举措,并制定《中央泵房水泵运行时间新规定》,对井下大泵运转实行“间歇制”,在满足井下排水需要的情况下,避开用电尖峰期、高峰期。
按照规定,司泵零点班必须开启7号主排水泵运行,必要时可开启两台水泵运行,至8时水仓水位排到最低水位;而在8~12时,除运行1号或2号水泵外,其他水泵停止运行。其他时段,由司泵工随时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在水仓未保证4个小时的储水量时,不得开启水泵。
效果如何?老张说,从4月份开始,由于白庄煤矿每天开泵时间均在正常用电和低峰期内,仅此一项,每月就可节省电费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