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卢红波 郑治国
早就听说农行沁阳市支行通过小额贷款整村推进的模式,支持沁阳市崇义镇南山村进行反季节蔬菜大棚建设,进而带动了整个南山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此次,应该支行邀请,记者专门到这个蔬菜种植专业村进行了走访。
走进南山村,田地里、小路上到处是忙碌和奔波的人们。来到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区,放眼望去,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每一座大棚都反射出五彩的光芒。
进入村民荣太丰的大棚,温暖湿气扑面而来,眼前一片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秧苗。听说记者想了解大棚的收入情况,荣太丰算了一笔账:一亩大棚能产4500公斤西红柿,价格比大田菜高好几倍,卖价最高的时候是每年的二三月份。一般一座大棚可收入6万元。“我有两座大棚。”荣太丰伸出指头笑着说。这时,旁边的村委会主任荣立堂接茬算了一笔账:一座大棚一年净赚6万元,村里的50座大棚一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如果加上村民外出打工的现金收入,村里群众人均年纯收入已达1.3万元。听到这些数字,记者露出惊讶的表情。荣立堂则开心地话锋一转说:“不过,这可全靠的是咱们农行的大力支持。”
3年前,南山村在当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只有242户970口人,1250亩耕地。荣立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一心要把村民领上致富路,并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在村里上大棚温室反季节蔬菜项目,还为此成立了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但是,万事开头难,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建一座大棚温室所需的10万元难住了村民,也让荣立堂的致富计划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关键时候,农行沁阳市支行崇义分理处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向上级行领导作了汇报。该支行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派出客户经理深入南山村进行调研,并广泛与村两委会成员和蔬菜种植户进行接触,听取发展规划,摸清项目前景。之后,该支行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以农户联保形式,为该村合作社每一位建设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户贷款5万元,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建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该支行积极与村两委会结合,成立了贷款协管小组,强化农行三农贷款的政策宣传、信息收集、贷款管理等工作。
“农行整村贷款推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机制,让南山村村民迅速富了起来,也调动了南山村两委会和专业合作社协管贷款的积极性。现在,这个村一旦有农户和社员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和支付利息,村两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会先行垫付,然后再向村民催缴归还。”陪同采访的农行沁阳市支行行长张红旗欣喜地说,“农行在南山村发放小额贷款3年多来,先后对60%的农户进行了贷款扶持,累计贷款600多万元,全村贷款无一逾期。”
临走时,荣立堂信心满满地说:“农行就是俺农民自己的银行,有了他们的支持,今后,南山村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图为农行沁阳市支行客户经理在南山村蔬菜大硼进行调研。
郑治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