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通讯员李君)记者日前从市统计局农调队获悉,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612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820元增加到2011年的5875元。
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90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4577元,是2002年的5.4倍,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30.3%提高到2011年的51.4%。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797元,比2002年增加20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7%。
农民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其中现金收入所占比重的高低是衡量收入质量的重要标志。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4%,比2002年的53.1%提高了17.3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民家庭生产商品率提高,增收步伐加快,市场参与能力也随之增强。
2002年以来,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使我市农民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类型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过渡。
食品消费质量提升。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为1681.4元,比2002年增加926.4元。全市农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1.5%下降到2011年的28.6%,农民生活质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逐步走向比较富裕的生活。
服装消费档次提升。我市农民服装消费基本实现商品化、成衣化,穿着上日益追求款式、花色、质量。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服装消费支出511元,是2002年的3.5倍。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2011年,全市农民户均家电消费支出599元,比2002年增加501元。越来越多的现代家电产品走进农村千家万户,2011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79台、空调54台、洗衣机101台,分别比2002年增加50台、51台、13台。
交通通信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658元,比2002年增加514元,年均增长18.4%。每百户农民拥有固定电话和手机247部、家用计算机33台、汽车8辆。
健康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持续高速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61元,是2002年的3.8倍。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7.8%,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民家底越来越殷实。截至2011年年底,我市农民人均住房价值达23667元,是2002年5985元的3.95倍;人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5069元,是2002年1254元的4倍;人均金融资产余额11256元,是2002年4417元的2.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