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西方具有奠基意义的历史著作,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一卷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次对话。吕底亚(今土耳其西部)国王克洛伊索斯打了很多胜仗,征服了不少民族。在向希腊来客梭伦展示了王宫珍藏之后,克洛伊索斯问梭伦:你周游列国,可知道怎样的人最幸福?
梭伦讲的第一个最幸福的人,是为雅典城邦而战死沙场的泰罗斯。一是因为他有出色的儿子,儿子们又有了儿子,这些孙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二是因为他们打败了敌人,虽死犹荣,雅典人为他们举行了盛大葬礼。
克洛伊索斯又问:泰罗斯之外,谁是最幸福的?梭伦答:是阿尔哥斯城邦的兄弟俩克列欧毕斯和比顿。他俩不但富有,而且在奥运会优胜得奖。当母亲要去神庙参加祭典时,为了赶时间,他俩套上牛轭将母亲的坐车拉到神庙。两兄弟在神庙宴庆之后,一觉再也没有醒来。
梭伦将“幸福”置于葬礼之中,对现代人而言,这种理解似乎很奇怪。其实,在古代,人们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未来。一股水冲上来,土地被没收了;一阵风刮去,房屋被毁了。所以,梭伦认为,在这种生存状态中,谈论幸福是可笑的。命运时时会改变,在好运未变之前,适时而死,盖棺定论,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富有四海的克洛伊索斯自然不相信自己的“幸福”只是一种随时可能改变的好运。梭伦没有称他幸福,他很生气。后来,他鲁莽地挑起与波斯的战争,当了波斯人的俘虏。当被波斯人架上火堆时,他才想起梭伦含蓄的警告。他在仰天忏悔了自以为幸福的愚蠢和傲慢之后,天降大雨,浇熄火堆。波斯王遵从神谕,饶了克洛伊索斯的性命。
直到多年之后,梭伦提出的“幸福观”似乎才有所变迁。曾在雅典推行改革的伯利克里在为牺牲将士举行的葬礼上说:我们的城邦不是由少数人而是由全体公民管理;解决私人争执时,法律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绝不会因为贫穷而难以出头。由此看,繁荣和自由让雅典人开始产生了一种新的幸福观——幸福在生前也是可以定义的。
吴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