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争做志愿者 创造新生活
九成年轻人坦言
罗阳式奉献激励了自己
郑州无偿救助城区
露宿街头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
冯前进:草根拍客的苦与乐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成年轻人坦言
罗阳式奉献激励了自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为祖国鞠躬尽瘁到最后一秒。连日来,罗阳的事迹被媒体广为报道,他为国家、为国防工业无私奉献的行为感动了无数国人。默默奉献、持续坚守、敢于担责、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这正是“罗阳式奉献”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格。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224人,进行的一项在线即时调查显示,50.9%的人表示自己对英模罗阳的事迹很关注,61.5%的人坦言自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74.0%的人认为当下社会缺少“罗阳式奉献”精神。

  今年24岁的湖北武汉市民吴薇,平时很少关注国防军事方面的新闻。就在她带着好奇搜索罗阳事迹,并在电视上看了罗阳遗体告别仪式的直播后,她那平时以生活、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微博,突然多了一段严肃的话—— “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我们永远怀念你——罗阳!”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几天来,江苏常州某企业80后员工顾新荣,一直在关注与罗阳有关的消息。他告诉记者,在所有有关罗阳的新闻中,给他印象最深刻、也最让他感动的,正是罗阳追悼会悼词中的这句话。

  罗阳身上哪种精神品质最受公众敬佩?调查显示,“敬业”排名第一(55.3%),第二是“坚守”(45.2%),第三是“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42.5%)。其他依次是:“鞠躬尽瘁”(35.8%)、“甘于在幕后奉献”(33.4%)、“敢于承担责任”(25.7%)、“耐得住寂寞”(25.4%)、“从基层做起”(20.9%)、“不惧挑战”(20.2%)、“勇于创新”(18.4%)等。

  “罗阳可说是在重压之下累倒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歼-15”被成功研制出之前,一些外国媒体笃定地认为,中国不可能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可想而知,罗阳和他的团队是在多么大的压力下工作的,而罗阳本人又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工作量非常之大。正是长年累月的压力与辛苦工作,让罗阳最终离我们而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玉国指出,罗阳身上有许多精神特质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人而言,有两点非常有价值:首先,罗阳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所缺少的;其次,作为国家的顶级科研管理人才,他身上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也值得年轻人学习。

  罗阳事迹对公众有何影响?调查中,90.0%的人坦言,“罗阳式奉献”对自己有激励。在80后、90后年轻人中,坦言受“罗阳式奉献”激励的比例还要略高些(9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