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毕 晶
博爱县月山镇有个家喻户晓的名人,她经常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她经常帮助贫困家庭,她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她就是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村民杨应芬。
12月11日,记者在博爱县月山镇棉制品加工厂见到了穿着朴素的杨应芬,她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缝制被褥。
“你们先坐会,手里的活马上就完了。”杨应芬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
月山镇工作人员沈海英告诉记者,杨应芬的这家棉制品加工厂是刚刚成立的,正在赶制为镇敬老院和全县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的被褥,所以比较忙。
“免费做?”“那本钱谁出?”“做亏本的买卖?”一连串问题让记者感到疑惑。
“是啊,俺已经和县民政局说好了,今年冬天免费为全县贫困家庭提供过冬的棉被。”放下手中的活,杨应芬说道。
杨应芬说,她开的这家棉制品加工厂完全是慈善性质的。她用厂里的利润,再制成棉被,通过县民政局分发给贫困家庭,并且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家庭妇女。
说起办这个加工厂,是因为一件事刺激了杨应芬的神经。2010年12月,杨应芬女儿的同学赵波因为一场车祸脑部挫伤,这对本来家庭贫困的赵波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杨应芬了解到情况后,为赵波交了近万元医疗费。2011年高考,赵波因为脑部受伤高考失利,又是杨应芬为他资助了复读的费用,并鼓励他来年再考。经过一年的努力,赵波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在欣喜之余,杨应芬决定为他添置一床住校的被褥,在市场上购买被褥的时候,杨应芬突然感到需要被褥的不只是赵波一个人,有太多贫困家庭需要一床温暖的被褥度过寒冬。于是,杨应芬在几个月后开起了这家棉制品加工厂,用厂里的利润,为贫困家庭免费发放新被褥。
“这不,第一批40多套棉被已经基本加工完了,这两天民政局就会把它们发下去。”杨应芬指着仓库里做好的棉被说。
这只是杨应芬无私奉献的一部分,在经营棉制品加工厂之前,她一直经营着一个饭店,饭店里的35名服务员全都是附近家庭贫困的农村妇女。由于杨应芬的苦心经营,全市已经开起了17家加盟店。从今年开始,加盟饭店的加盟费已经从去年的一万元涨到了两万元。
“一万元的加盟费不够花了,俺今年把三家店的加盟费都为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买成保暖衣还不够,这加盟费还得涨。”杨应芬说,她建立了专门的账户,将所有加盟费一分不少地集中起来,通过县民政局用于慈善事业。
杨应芬说,她觉得一个人只要认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不管有多大的坎坷和挫折,都要用心去做,用爱心回报社会。以后,她还会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