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刊 上一版3
得失之间
谒何瑭墓
唱支山歌给党听
无限风光
2012的第一场雪
后院的皂角树
拾忆
冬至的饮食文化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的饮食文化
□刘金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冬至,又称亚岁,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冬至对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同时,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每个重大节日也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自然,冬至也不例外。

  冬至节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饮食文化大致有有南北之分。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馄饨、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冬至吃的不尽相同,有汤圆、米团、长线面等。

  在过去的老北京常有这么一句话:“冬至馄饨夏至面”,也就是说人们在冬至的时候常吃馄钝,而夏至的时候就有吃面线的习惯。其渊源颇为长远,相传汉朝时边疆地区有浑氏和屯氏两个凶残的部落时常扰民,百姓无奈之下唯有以肉馅包角儿,取“浑”“屯”谐音,唤作馄饨,恨而食之,以吐不快。

  在北方,还有另外一种食物也是冬至里餐桌上的常客,那便是饺子。饺子在人们心里有着团圆的寓意,因此每逢佳节,饺子便成了北方人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而在南方,尤其江南地区,同样象征着团圆的美食便是汤圆。汤圆又称汤团,冬至里吃的汤团就叫“冬至团”,因此,在冬至这个传统的日子里,汤圆也一样成了南方人必备的佳品。一家老少,吃着汤圆,四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是南方人团团圆圆一家团聚的标准画面。

  南方有些地区还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上古共工氏有子不才,残害百姓,死后还化作厉鬼扰民,而厉鬼独怕赤豆,因此百姓煮食赤豆,以驱邪魔。

  在南方的苏州也有吃馄饨的习惯,但是苏州吃馄饨的传说与北京又有所不同,主要是为了追忆西施。冬至这一天苏州还有另外一种过节佳品,那便是一年只酿一次的冬酿酒,苏州人都相信,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在相距不远的杭州,人们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而且是一天三顿必须吃不同的年糕。从清末民初开始,杭州人就一直保持着这一风俗,吃年糕在他们心目中寓意着年年长高,大吉大利。

  隔着一湾海峡的台湾也有吃糕点的习俗,但他们在冬至这一天里吃的叫九层糕,同时台湾人还有在这一天祭祖的习俗,世代相传,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冷时期的开始,因此很多重庆人喜欢这一天吃狗肉,食以驱寒,在他们眼中,吃狗肉能为他们带来好兆头。现代中医认为,狗肉是滋补食品,能够增强人的抵抗能力,有壮阳补体的功效。

  在广东地区冬至的吃法可谓五花八门,珠三角地区多以吃汤圆来贺冬,而粤北地区尤以肇庆为代表比较钟情于粽子,而遍及整个潮汕地区却喜欢吃甜丸。潮汕地区与台湾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冬至这一天当地的人们会去拜祭先人,以尽孝道。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时至今日,冬至节里的饮食不仅仅只是人们的吃吃喝喝,更是我国一种文化底蕴的承传。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保护此种饮食习俗,避免文化的流失,无疑对过去的一种尊重,对文明的一种敬仰。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