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田间地头,党员悉心传授实用技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街道社区,干部认真倾听民意,扎实践行服务承诺……眼下在马村区,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一枚枚别致的党徽伴随着党员干部的身影,如滴滴甘泉般深植在群众心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区”这一主题,重点围绕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服务载体四个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抓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战斗力。该区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发展党员“两推三考”制度,侧重从农村致富青年、企业骨干、一线职工、优秀教师中择优确定培养对象,并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作用发挥。目前,该区党员队伍中致富能手达230人,领办产业38个,带动1600余户群众致富。
抓阵地建设,提升基层影响力。该区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按照“示范带动、规范提高、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注重抓好选树、培育和示范带动三个环节,重点打造不同领域、不同特色、不同层面的党建示范点13个;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采取财政配套、党费补助、乡村自筹、共建单位支持等方式,对全区30个不达标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努力解决农村“干部人难找、群众事难办、活动难开展”的问题。目前,该区13个村级活动场所已按标准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场所办公、议事、服务、活动的平台作用逐步发挥。
抓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凝聚力。该区优化党组织设置,结合形势需要,采取划转、升格、新建和撤销四种模式,对辖区18个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进一步理顺了党组织管理关系,有效提升了各基层组织服务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辖区各街道联合党工委纷纷建立了职责明确、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便捷的党建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各个社区、楼院,使辖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基层的作用。
抓服务载体,提升基层联动力。该区坚持服务带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组建了由300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87个帮扶工作队,深入各基层党组织,为农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区各帮扶队共协调资金750多万元,帮助解决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620个,帮扶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300余名。同时,该区以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雷锋见行动、志愿服务争先锋”等10项志愿服务行动,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结成长期稳定的帮扶对子700多对;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加快区域经济跨越赶超、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该区已实施技改项目5个,签约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达38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张瑛 徐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