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今日修武/政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针凭妙手 白衣秉丹心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
蜕 变
躬耕书案志恢宏
雪瑞宁城
拆房倒塌致人亡
悉心调解获赔偿
向白血病患者捐款
修武县书画影艺
名人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针凭妙手 白衣秉丹心
——记修武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孙小红
本报通讯员 史林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二十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而这二十年来,他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医生这个光荣而伟大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中医针灸理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谱写关于生命和希望的赞歌。他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承担着悬壶济世的责任,无悔地付出,默默地奉献,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他以病人为中心,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湛的技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无数颈肩腰腿痛患者解除痛苦,二十年里,累计接诊患者十余万人次,治愈率高达80%,收到锦旗30多面,感谢信百余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内涵。他就是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会员——孙小红。

  辛劳采得山中药,发奋医活世上人

  1994年6月,怀揣着金色的理想,孙小红从焦作中医中药学校毕业。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初入社会,几经辗转,到过部队医院历练,在外科骨科摸索过,也做过一段时间门诊医生。而最后使他下定决心从事中医针灸理疗这份工作,还要缘于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巧合。

  “那件事要追溯到我刚从中医学校毕业的时候,”孙小红说,“那段时间刚毕业没多久,有一天我去邻居家里串门,发现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在床上躺着,一问才知道他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去了好多医院都没治好。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我在学校学过中医推拿,要不我给你试试吧。没想到原本一句玩笑话被朋友当真了,于是我便尝试着用在学校学到的技术给朋友试了一试。那天中午我正在家休息的时候,朋友的家人跑过来拉着我非要我再去给他推几下,原来上午那一小会的推拿收到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从那以后,孙小红逐渐对中医针灸理疗有了浓浓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是到各个地方拜访观摩,学习中医理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稳定后,他又用自己平日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自费赴全国各地参加医疗新技术培训班及高峰论坛,了解医学发展前沿,引进临床诊疗新技术。至今,孙小红仍旧坚持订阅《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等中医书刊,注重知识更新,潜心钻研业务。

  2009年,孙小红在县中医院创办了针灸理疗科。他始终把“救死扶伤,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从医宗旨。始终以传播医学科学知识,引导病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为己任,用赤诚浇灌着医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德医双馨德为先,国家同忧家在后

  孙小红认为,作为一个好医生,拥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诊疗效果固然重要,但有一颗仁慈、能体恤病人疾苦的心更重要。

  二十余年来,他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人生诺言。记得2009年的冬天,中医院刚搬迁新址的第二天,他患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息室,腹部疼痛难忍,在解放军第九十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当天回到家,从武陟来了几位病人,他们看到孙小红疲惫的身子问怎么了,他微笑着说“没事,抓紧治疗吧”。在楼上给他们扎过针后,他扶着楼梯缓慢下楼后一弯身躺到了沙发上,连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还是爱人回家帮他取下了病人身上的针灸针。“你不要命了啊,”爱人流着泪抱怨他,他则笑着回答:“人家大老远跑来,外面又刮着风,来一趟不容易呀”。

  没有节假日,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无论何时有病人,他都会随时赶到。只要有病人打电话来,他都会去诊疗,从不推卸。今年除夕之夜,时钟已近十点,正当全家欢聚度佳节的时候,电话响了,高村乡有一位患者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难忍,患者在电话里哭着说“救救我吧!孙医生”,他看了老人、妻子、孩子一眼,没有犹豫,径直开车前去病人家里。治疗结束后,他开着车行驶在空荡荡的公路上,此时零点的钟声早已敲响,看着万家灯火,绚丽的礼花,疲惫的身心中又有几分充实和坦然。

  针灸理疗科工作量大,每天他总是早来迟走,有时要工作到深夜,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释病人的疑问。他经常性加班加点,尤其对那些病情复杂、疼痛严重的患者更是时时牵挂着,晚上还要亲自巡视病人。午夜的铃声经常把他从梦中惊醒,铃声就是命令,铃声就是病人的呼唤,他立马驱车赶到医院,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病人的痛苦,直到患者露出微笑。他经常穿梭于每个病房,楼上楼下。有人问他每天这样工作累不累,他总是微微一笑“习惯了”。

  率先垂范做榜样,鞠躬尽瘁美名传

  “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银针治百病,妙手可回春”“德医双馨,妙手回春”……这一幅幅朴实无华的锦旗已经挂满了孙小红的办公室,提及其中的每一面锦旗,他都觉得无比自豪,脸上的笑容简单而幸福。

  2011年五一的时候,从北京来了一位贵客——年近90岁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薛琴教授,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轮椅已相伴多年,在京各大医院均要求手术治疗,后经亲戚介绍前来该科就诊。孙小红详细检查后拟定了具体诊疗方案。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老人丢掉了多年的轮椅,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为此,老人特地送上了一面“银针治百病,妙手可回春”的锦旗。今年有一位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济困难,看病花了大笔费用,每天都是煮方便面吃,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病人面黄肌瘦,孙小红拿出500元钱送给病人以解燃眉之急。他常说,虽然病人或富或穷,但是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以诚相待,以心交流,既是病人的医生又是病人的朋友。

  良好的医德医风,造就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他成了许多患者的好朋友,他用严谨、科学、人性化的的管理方法把科室打造成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专科队伍。他所领导的科室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他领导的科室被确定为焦作市中医特色专科,目前正申报创建河南省重点中医特色专科。他本人连续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医务工作者。

  杏林春暖,大爱无疆。二十年来,孙小红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辛勤耕耘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青春,凭自己的坚韧,换来的是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快乐。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传递着爱和责任的火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仍将继续书写更为灿烂辉煌的篇章!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