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天寒地冻里的温暖
有了村级服务站
群众就业真方便
龙光院里的热心人
职工患病陷困境 工友伸手献爱心
生态饲养巧致富
“清洁家园”促和谐
图片新闻
我市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技术
获2000万元国家奖金
我市首个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
在沁阳成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寒地冻里的温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龙卿

  12月13日,山阳大地大雪纷飞。街头上的流浪者的冷暖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当天上午,冒着雪花,踏着雪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闫才源等先后来到市新华南街一小巷内,探望一楼房阳台下寄居的一位八旬老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送去了被子、棉衣和棉鞋,闫才源等为老人带来了毛衣等御寒用品。

  老人名叫高继礼,生于1934年,是河南商丘人,老人到焦作5年来以拾破烂为生。老人住在高约1米、长约3米的三面封闭的狭长空间里。几块破木板当作“门”来挡避风寒。“救助管理站里吃住的条件好,把你接过去吧。”“我已经习惯了在这里住。”面对工作人员和市民的好意,老人回绝了。

  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长许杰告诉记者,“冬季以来,我们的救助工作以车站、繁华区域、地下通道、闲置房屋、桥梁涵洞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在公安民警、区民政局和社区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不断加大巡查和救助保护力度。白天,市救助管理站20多人在岗,晚上有人值班。每天24小时凡接到求助电话就派人前往救助。劝流浪乞讨者去救助管理站,不愿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为他们提供过冬棉衣棉被,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对因无路费等造成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安排人员护送返乡。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按“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给予无偿救治。”

  12月13日,他们就接到了5个救助电话,安排5个人返乡。目前救助管理站里有11人在接受救助,有42名流浪乞讨者在有关医院进行治疗。对已经发现的5名不愿到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人员,他们经常实地进行查看救助。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预计,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寻求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可能增多,市救助站已经预备好了足够的过冬衣物、棉被和食物。

  许杰说,如果碰到流落街头的乞讨人员及因其他原因滞留街头人员,市民尽量建议或帮助他们到市救助管理站寻求政府的统一帮助,市救助管理站求助电话:3696900。

  在这朔风凛冽的冬日,在我市的一些山区学校,有一些贫困生,因家庭贫困、父母患疾病等原因生活过的异常艰苦,缺乏御寒物。近日,我市一些爱心市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12月2日,我市爱心市民和商家自发开展了“冬日暖阳 关注孤贫儿童”活动。一大早,“李文水电”生活馆的李文冰夫妇把援助孤贫儿童的大米、食用油和学习用品装上汽车,向修武县出发。

  就读于修武县周流小学四年级一名姓刘的学生从小父母双亡,家的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慰问过他后,大家又来到修武一中,“爱家名品”代表把助学款交给一名姓陈的学生。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前不久,我市一家儿童生活馆的经理、理发师李林与朋友李军等打的先后来到我市中站区龙翔学校、博爱县柏山学校,了解学校贫困生状况。在龙翔学校,李林看到这些贫困生戴着薄薄的已经磨烂的手套,他爱怜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小手。

  回到儿童生活馆,李林就开始制作海报,开展“寒冬里的温暖——你送温暖我给优惠爱心活动”。动员市民献爱心,捐赠御寒物品帽子、口罩、围巾、手套或者过冬衣服。凡是奉献爱心者将免费给予60元的理发等服务。谈及这项活动,李林说还是源于几天前省级一家媒体刊登的一个图片报道,图片上一个贫困孩子冻裂的双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所以他决定要利用自己的儿童生活馆平台发起倡议呼唤爱心。目前李林已收到市民捐赠的近20件御寒物品,下周将送到孩子们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