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欣)现如今,在龙源镇11个城中村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幕:一群身着“龙源环卫”黄马甲的保洁人员或在清扫道路、装运垃圾。这是该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新举措。
“目前,不仅我镇11个城中村每村都有一支环卫保洁队,对街道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其余12个非城中村也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能保证每2天清运一次垃圾,每3天清扫一次街道。”该镇党委书记毛克祥说。
该镇坚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贯穿到全镇各项工作中去,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效机制建设、抓环卫宣传氛围。目前,该镇镇容村貌明显改善,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
该镇成立了镇主要领导挂帅、镇有关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办公室,制定了《龙源镇卫生管理制度》、《龙源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达标办法》,定期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协调会,同各村、各有关单位签订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责任书,制定了环境卫生督查线路图,实行了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做到了目标内容切实可行,责任落实跟踪考核。
该镇每年安排30%的预算资金用于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工作,截至目前,已拿出近3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每修建一个垃圾池,镇财政补贴300元;每修建一个垃圾掩埋场,补贴500元。目前全镇已建成垃圾池90个、垃圾掩埋场12个、地坑式垃圾中转站18个,拥有5吨铲车2台、机动三轮车等清运工具5辆,并为各村保洁人员都配发脚蹬三轮车、扫帚、铁锹和环卫服装等工具,还对城区主干道两侧的背街小巷进行了涂白美化,对裸露地面进行了绿化、硬化,在城区主要路段建设了地埋式垃圾箱,在23个村各建成了一条环形示范街。
该镇在城中村按照镇、村两级各承担一半的标准,每年拿出120万元经费,按每300个居民配备一名环卫工,每个环卫队员每月500元工资报酬的标准,共为城中村配备了160名环卫队员,保证了城中村街道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非城中村,镇财政每年列出30万元资金,以镇财政奖补、各村适量配套的方式,保障了11个非城中村道路有人打扫、垃圾有人清理,环境长年卫生,做到建管并重,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该镇每星期更新一次宣传栏内容、每半月进行一次巡回宣传、每月刷新一遍固定宣传标语。目前已在23个村庄设立了52块健康教育宣传栏、69条固定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文明清洁户”、“卫生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唱主角,教育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逐步实现了环境卫生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截至目前,龙源镇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总结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我们有成绩也有差距。下步,我们要继续强化领导,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龙源镇镇长谭爱梅坚定地说,“我们决心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活动为起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为把龙源镇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优美乡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