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透露,德州市所有救护车开始试行按计价器打表计费,目前急救项目收费标准也将在救护车内公开张贴。明年1月1日起新规将正式实行,标准为救护车10公里起步,起步价格20元,超过10公里后加收2元/公里。另外,对其他急救出诊收费项目也作了明确规定,杜绝了模糊地带。
(据《中国日报》)
乍一看到这个新闻,相信不少人会感到诧异,救死扶伤的救护车居然像出租车一样打表计费。但细想一下,救护车打表收费,其实是一个好的尝试。
首先,救护车不是慈善组织开办的慈善项目,更何况车辆有磨损、要耗油,随车人员还要发工资。值得一提的是救护车的里程费,是救护车三大收费项目之一,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其次,我国目前多数地方的120在收费时都采用“一口价”,无论路途远近,不分有没有提供急救服务,一律按统一标准收费。在紧急救人的情况下,有谁能去细算这笔账。但是一些病人家属总会在事后质疑,这样的钱掏得到底冤不冤?没有发票,不能搞价,不论远近,任凭院方怎么说。
第三,据相关报道,德州市区120一年接到的救助电话有数十万之多,其中不乏一些虚假拨打。如果不收费,势必浪费资源,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危及到其他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德州推出120打表计费模式,同时对急救出诊收费也进行了规范,这就使得过去模糊不清的“一口价”变成了让人一目了然的按账单收费,使得整个120收费变得公开透明。这也许并不会给老百姓省多少钱,却使120收费变得更合理,而且也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救护车打表收费,除救急之外,给百姓带来的还有明白消费。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以在全国有效推广。
但是,在明白消费、合理收费、规范标准的情况下,还有一个问题不能避而不谈。我们应该区分120急救行动中的两种要素:一种是医护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医疗器材和车辆的损耗,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消耗;另一种是医护人员的爱心与责任、对病人的关心和对生命的尊重,这却是物质之外,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借医德和良心来衡量。这两个要素缺少哪一个,都难以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两个要素中,前者可以量化交易,后者作为一种美好的情感,则不能被量化交易。缴了钱却没有得到很好救治与服务的例子不是没有发生过。
因此,笔者认为,明确收费标准,让患者放心消费的同时,还应该让患者更暖心。硬件基础规范完善的同时,也应把软件服务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