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量有限的那些肌肉发达、披挂金刚铁甲的“大个头”央企相比,大部分企业,看起来微不足道,算起来是“小个头”。
笔者以为,“小个头”要想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谋得一席之地,甚或是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的确需要一种“大智慧”。
市场竞争的实质,在于产品差异化。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只有专注于建立自身的核心能力,向专业化发展,才能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取得突破,进而占领市场。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影响下,部分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了巨额亏损。多数企业把原因直接归咎为金融海啸,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家没有足够重视市场环境的变化,错失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机。
那么,在这个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众多中小企业,究竟该如何围绕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资源整合,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呢?
我市有无数企业案例可为证明:原本不起眼的多氟多,通过制定国内氟化盐产品国家标准,占据技术高端,进而抢占市场主导地位,坐上了行业龙头交椅,并成功进军新能源锂电产业;投产刚刚一年半的东方海纳,仅有员工不足百人,却凭借科技创新,提升了石墨制化工设备行业整体水平,并在当下风声鹤唳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超越,行业排名稳居全国第二;鑫海轻工机械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河南省重点科技企业,多次承担国家“星火计划”攻关项目……
由此可见,“小个头”一定要有“大智慧”。其途径无外乎是,科学制订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信息化建设,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组建专业人才团队,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结成研发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等。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却单纯地热衷于固定资产投资、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在关键环节上却受制于人,无法形成核心能力,使企业缺乏竞争优势。
IBM公司将PC制造部门出售给联想,自己却保留芯片制造。“只有核心能力,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避免受制于人的关键。”IBM亚太区总裁周伟说,“如果没有芯片技术,IBM就会变成一个集成商,在关键环节上将受制于人。”
同样的表述,笔者在日前沁阳晋升为“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的授牌仪式上,再次听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认为,沁阳造纸机械企业应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QCS质量控制系统、动平衡系统等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不断提升造纸装备企业的制造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对于游离的单个中小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实现企业整体的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促进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话虽如此,也不是每一个“小个头”都有“大智慧”。 毕竟,无论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都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有准备者,可以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实现超越;然而对于无准备者,“小个头”永远是时过境迁之后的一声长叹,最终湮没于产业历史的长河中。
“小个头”不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种姿态,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命运,而凡是命运,永远有好坏两种可能。而在“小个头”的命运中,如何有智慧地谋求核心能力,无疑是最主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