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西向镇捏掌村有尧王庙,庙前有一池,曰尧王池。当年,尧王池泉涌如斗,形成一条经年不息的清流,当地人尊为尧河。
尧河出捏掌村,流经紫陵镇的赵寨村、西向镇的南作村、辛庄村、常乐村交界处,造就了数千亩的泽国水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一带鱼虾满塘,稻荷飘香,是闻名神州的“豫北小江南”。
凭仗广袤的水田,这里曾经盛产优质水稻。由于水源、土质、气候诸多得天独厚的因素,这里的稻米品质上乘。有史料载,明、清时期怀府进献朝廷的贡品中,就有沁北稻米。
稻草是水稻的副产品,它不仅可以做牲口饲料,还是草编的主要原料。以前,工业产品奇缺,许多生活、生产用品全靠手工制作。用稻草编织各类生活、生产用品,在尧河流域传承千百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编技艺。
搓草绳
草绳用于多种草编制品,还大量单独用于产品包装、幼树防护等,所以说,草绳是最原始、最初级的草编产品。现代许多工业产品外包装使用的草绳,全部是机制的,而以前使用的草绳,则全是手搓而成。
搓草绳要先整理稻秆。拣出稻秆中的杂草和那些特别粗长或特别弱细的稻秆,捋齐,根梢一致,平放地上,简单碾压或用棍棒捶打,使之变成“稻草”。搓草绳要提前在稻草上适量均匀喷水,以增加稻草的柔韧性。
搓草绳一般是坐在矮凳上操作的。
草绳的起头,是将几根(根据所需草绳的粗细确定)稻草二分之一根梢颠倒,然后从中间折回,右半部分向内侧拧,左半部分向外侧拧,两部分的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拧和到一起。草绳起好头以后,将两股绳头略微分开,下端用脚踩着,上端平置于两掌之中。右手大拇指夹住下面的一股,左手大拇指夹住上面的一股,下面的挪到左手掌的最上端,摁紧往下搓,这就完成了一个动作。如此交错反复,草绳就会慢慢延长。
快到稻草的末端时,需要及时续草。续草是很有讲究的。续的早了、多了,衔接处容易起疙瘩,草绳的粗细就不均匀;续的晚了、少了,草绳就会出现凹凹,而且容易断裂。所以,续草要适时,而且要量小次多,尽可能不漏草头,这样才能保证草绳匀称平整。
草绳多长为一根,这要根据用途和客户的要求来决定。搓好一根草绳,应该把它盘成圆盘,再用两段草绳扎起来,就算完成了一件产品。
搓草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磨手、弯腰、费眼还劳神。当年,就有许多用心不专、技艺不精者,辛辛苦苦搓出来好多草绳,由于不符合客户的要求,一年半载卖不出去,最后只好忍痛付之一炬。
事事有技艺,行行出状元,搓草绳亦如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