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田晓安
初见王世林,很难看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他那乐呵呵的面容,憨厚可亲的态度,忙碌不停的身影,都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
“他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可操心负责了。”12月2日,在武陟县看守所,谈到王世林,武陟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监管大队大队长李小超告诉记者。
48岁的王世林是武陟县监管大队的一名民警,2010年10月,王世林因患膀胱癌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坚强的王世林克服病痛的折磨,笑对死神的威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初步战胜了癌魔。出院以后,局、所领导多次劝他安心养病,可他说:“我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人,在生命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我只能以加倍的工作,突出的成绩来拓展生命的宽度,活出质量,提高我的人生价值。”现在,王世林依然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尽最大努力在监区一线奉献着。
从警29年来,无论是在机关后勤,还是在监区一线,王世林都兢兢业业,以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确保了监区在押人员的安全和满意,受到了各级领导、同志以及在押人员家属的一致称赞。他多次被上级公安机关党委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武陟县公安局局长吴魏这样评价:王世林同志在最容易产生对抗的地方做到了平稳和谐,最容易侵权的地方实现了公平正义,最不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做出了最优异的成绩,最不容易体现价值的地方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日前,市委政法委也下发文件决定,号召全体政法干警向王世林同志学习。
岗位无高低 个个都重要
1983年1月,王世林到武陟县公安局上班,却被安排到机关后勤炊事班。当时就有人说:干了公安却是一个大头伙夫,真没出息。可他却说,公安工作好多种,干好哪样都不容易。当好后勤做好饭,就等于一线民警破了一起起大要案。就这样,他坚持在机关后勤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
1996年5月,他又服从局里分配调入看守所工作,这一干就又是16年。16年间,他当过巡视员,干过提审,从事过管教工作,现在又到后勤服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尽心尽责,用点滴平凡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说句实在话,在看守所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和那些犯罪在押人员打交道,时时刻刻确保监区安全无事故,事事处处保证在押人员心平气和接受改造,这其中,管教民警从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付出的辛劳,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有时管教民警受在押人员的气也是常有的事。一名因盗窃犯罪而被判刑收押的年轻在押人员王某,由于父母长时间不来探望,妻子又闹着和他离婚,其一时思想想不开,连续两天不吃不喝要绝食自杀。王世林闻讯后亲自下厨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送到了他面前,但正在火头上的王某不但不领情,反而当着他的面将饭泼在了地上。王世林当时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替他将泼在地上的面打扫干净,并又为他端来了第二碗面,感动的年轻在押人员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树欲静而风不止,于无声处听惊雷。这话用在看守工作上也很能说明问题。王世林刚来到看守所当巡视员的时候,也认为巡视没有什么可干的,不就是在巡视道上走走转转吗?可有一天晚上监区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那天深夜,他像往常一样走在巡视道上听着在押人员熟睡的鼾声。当走到10号监室时,突然在寂静中听到“叮”的一声响。他的脑海中立即意识到这是铁片掉在地上的声音。经及时细查,发现是10号监室一名在押人员身上掉下来的超薄铁片。原来这名在押人员欲趁夜深人静时割腕自杀,幸亏被细心的王世林及时发现,挽救了这名在押人员的生命,避免了监区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此后,王世林进一步明白,监区安全,是监管民警的政治生命,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稍一大意,必出大错,看守民警要时刻高度警惕,预防和避免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巡视岗位并不是走走转转这么简单,只有走出问题,转出隐患才是本事。于是,他不仅在上班期间加大了巡查密度和力度,下班后还要了解所管在押人员的思想和身体状况,甚至吃饭睡觉都在想着监区里的事。
人生有长短 宽度来拓展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2010年10月20日,王世林正在上班时,突然发现大脑指挥不了自己了,眼前一黑,倒在了巡视道上。当他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在医院了。他急忙问守在身边的妻子和同事:“我这是咋了?”早已哭成了泪人的妻子苦笑着说:“你累了,你病了,需要休息。”他当即明白了:哦,我病了,看来病的还不轻。因为他早就感觉到了病痛的折磨,只是反应没有那么厉害,他还能忍受坚持罢了。随后病情的发展证实了王世林的判断,经上一级医院确诊,他得的是膀胱癌。
“说实话,当我一听到是癌症时,也是万念俱灰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世林没有掩饰自己的恐惧。求生是人的本能,他才40多岁,人生刚刚步入辉煌,还有许多事未干,就这么等着死,80多岁的老母亲和妻子、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就这么倒下,我必须坚强地活下去!”他以一名人民警察的坚强,克服病痛的折磨,笑对死神的威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初步战胜了癌魔。出院以后,局、所领导多次劝他安心养病,可他说:我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人,在生命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我只能以加倍的工作,突出的成绩来拓展生命的宽度,活出质量,提高我的人生价值。
对于一名癌症患者来说,病痛对其的折磨是正常人难以忍受的。王世林手术后,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放疗,按照医生要求,必须卧床静养半个月才能恢复元气。但王世林却丢不开自己心爱的工作,每次他咬牙挺住放疗后,第二天便赶回所里上班。领导不给他分配工作,他便打扫卫生,修理水管,并到在押人员食堂操起老本行帮助买菜、做饭,看到什么干什么,一刻也不闲着。
因他实在不放心自己原来分管的在押人员,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又强烈要求所领导让他又回到了管教岗位上工作。在押人员黄某,因盗窃、抢劫罪被判刑,收监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要吃要喝,要同监所的人伺候。王世林发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过重处罚他,而是从了解他的犯罪起因入手,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他走访了黄某的家庭及原在学校,了解到黄某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娇生惯养,贪图享受。长大后从拿人吃的到偷人用的,直到抢劫犯罪。对于这样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王世林决心挽救他。他先从关心照顾他生活入手,再帮他学习法律、文化知识,并给他讲社会知识以及为人之道,帮助他正确认识人生,使其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为人就要对人类、对社会作贡献,而不是为了自己去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在王世林的关爱教育下,黄某对自己的过去悔恨不已,表示一定好好认罪服法,自觉接受改造。在黄某被送去焦南监狱劳教的一个星期后,给王世林寄来了一封感谢信:王管教,离开您几天了,总感觉您还在身边,您的话还在我耳边响起。您是一个重病人,本应该享受国家的优厚待遇,而却自觉放弃休养,拼命为社会多做工作,您活得多带劲。而我,年纪轻轻就践踏人生,遭外人指责家人骂,活得还有意义吗?是您,让我这只迷途的羔羊看清了人生的路,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您不仅是我的管教,更像是我的父亲,我的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对我的教育:人生在世,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会无愧人生。
亲情暖高墙 真心唤浪子
监管民警的任务,就是帮助那些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但是,要想改变这些人对生活的态度,使一个个在押人员能够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容易的。王世林明白,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付出真心和真情,去教育、感化身边那些患了各种特殊“病症”,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人生末路的在押人员。
一次,监号里收押了一名因重伤害被拘留的嫌疑人刘某,其父母早年离婚,而后他本人也离了婚。刘某因此思想想不通,在一次酒后将妻子的家人打伤而犯罪,入所后仍不服管教。第一次找刘某谈话,刘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提及。怎么才能打开这个人的心结呢?当时王世林刚出院不久,身体还十分虚弱。但为了挽救刘某,他一次次骑着电动自行车往十多公里外的刘某家里跑,找其父母谈话,找其妻子做工作。在家属接待日那天,王世林先是让刘某的父母一起来看望他,而后又特意安排刘的妻子带着他三岁的儿子来给其送新衣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某不仅谅解了父母和妻子,并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后当这名青年离开看守所去服刑时,搂着前来送他的王世林悔恨地痛哭失声:王管教,您为了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大心,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大的劳累和心血。您不仅挽救了失足的我,而且也挽救了俺破碎的家,您是俺全家的大救星。
死刑犯陈某某,曾抢劫、强奸连续作案60余起,实属罪恶累累。在被关押期间,思想情绪极不稳定,频频违反监规。对于这样的在押人员,王世林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我也是一个面对死神威胁的人,“生命诚可贵 ”对你我来说如今一样体会最深。在人生的最后一程里,我们更要行得正,走得端,不能死后让人唾骂啊。在王世林的多次教育下,陈某某终于醒悟,他按照王世林的要求,天天坚持写日记。他曾写道:王管教对我一次次的教育,使我真正认清了自己的罪恶,我要以我的死告诫他人,不要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在犯罪的道路上执迷不悟,最终必然自取灭亡……我不做死不悔改的人,我要走好我人生最后的每一步……我向政府和人民认罪,向我伤害过的人认罪。当陈某某得知公安局民警都在为嘉应观派出所指导员许国胜筹资治病的消息后,便通过王世林多次要求向许国胜捐出自己的100元钱。他说:为社会,为他人作点贡献,我这是在赎罪,也是对像王管教一样的公安民警的一点敬意。
2011年9月14日上午,陈某某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提审时表示:愿意无偿捐献出自己的身体器官,作为自己最后对人民的一点补偿,并当场写下了《身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他说:“如果我能如愿以偿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会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