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解放区:稳中求进抓项目促转型
敬老院里的好闺女
民生城建送春风
山林防火任在肩
多氟多入选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
把和谐的种子根植于怀川大地
图片新闻
油性皮肤不宜冷水洗脸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精神唱响怀川大地特别报道(县区段)系列之征迁篇
把和谐的种子根植于怀川大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核心提示

  我市总干渠县区段广大征迁干部和沿线干部群众高扬“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主旋律,创新“刚性政策、亲情拆迁”等先进理念,取得了总干渠沿线居民搬迁100%,移交工程用地100%,搬迁居民安置100%,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行政诉讼、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喜人成绩。和谐征迁,一定能够将一渠清水送京津的同时,还会把和谐的种子根植于怀川大地,为构建和谐焦作、建设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如果把我市南水北调县区段征迁安置比作一部大剧,始于2009年3月的马村区水采社区563户2218人的征迁,就是这部大剧最精彩的序幕。

  从这一年的大征迁起,我市各级征迁干部和沿线干部群众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规范运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准则,创新和谐征迁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勤奋工作,苦干实干,到2010年6月底,完成搬迁群众4302户1.76万人,拆迁企事业单位和副业285家,迁建水、电、气、通信等专业设施602条,实现了总干渠沿线居民搬迁100%、移交工程用地100%、搬迁居民安置100%,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未发生一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15个月搬迁1.76万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市南水北调办主任段承欣对记者说:“最根本的法宝,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将一渠清水送京津的同时,把和谐的种子根植于怀川大地。”

  八方齐参战,同唱一首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区段征迁安置工作,较早就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规范运作,科学发展”的征迁工作指导思想,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安排南水北调县区段征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精心指导南水北调征迁安置工作。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督导检查,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方方面面的资源,强力推进征迁安置工作。我市还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24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各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汇报、专题研究,深入征迁现场调研。各县区制定落实了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三级征迁安置责任制,分包领导对所包的村、户征迁安置工作负总责,实行包宣传、包稳定、包征迁、包安置、包开工时间的“五包”责任制,做到了搬迁人员事事有人管,群众困难事事有人帮,具体工作件件有落实。

  马村区是我市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的城区之一,河道最宽、任务最重、困难最大,需搬迁人口15768人,占四城区段搬迁人口总数的62%;需拆迁房屋60万平方米,占四城区段拆迁房屋总面积的52.1%。2008年12月26日的誓师动员大会后,随着四个标段的施工大军浩浩荡荡开进马村,史无前例的艰难征迁也随之展开。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马村段建设指挥部,下设有县级干部牵头的9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单位、街道、区直机关,街道办事处干部包征迁户,村组党员干部做表率的工作机制。该区40多名县级干部、600多名区办机关干部深入社区、农村,向征迁户宣传党的政策和南水北调的意义,悉心了解征迁户的所盼所求,他们和征迁户结成对子,包搬迁、包拆迁。经过一年艰苦努力,该区3865户顺利搬迁,确保工程占地100%移交,保证了干渠工程顺利施工。博爱县总干渠段线长、面广,全长18.41公里,涉及3个乡镇21个行政村,是我市总干渠过境河段最多、涉及农户最多、协调难度最大的施工段。该县为凝聚力量、克难攻坚,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调水、国土、交通、林业、农业多部门参加的征迁安置指挥部,建立了每日工作通报、每周工作例会、每月工作总结等一系列协调工作机制,并抽调农口6部门42名干部实行联村包组责任制,形成了各方合力抓征迁的强势,工程用地交付全部按时完成,交付土地7183.82亩,拆迁房屋12390平方米,迁坟5434冢,迁建电力、通信、广电线路99条。

  工程内容复杂,交叉工程建筑物多,临时征迁任务重和“卡脖子”重点工程多是总干渠修武段的突出特点。修武县委充分发挥统揽抓总作用,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做征迁核心、征迁模范和征迁先锋,12家县直机关党组织按照各自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全力服务征迁。各乡镇党委发挥征迁核心作用,健全机制、创新方法、真抓实干。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挑重担,克难攻坚。小官庄村183户676人、3.09万平方米房屋需要拆迁,该村两委会干部和党员20人,每人分包10户,短短15天全部拆迁完毕。

  “五个不拆”促和谐

  在南水北调征迁过程中,我市南水北调县区段始终坚持用真情服务群众,以亲情引领拆迁,做到了政策不完善不拆、宣传不到位不拆、安置不妥当不拆、当事人思想不通不拆、矛盾隐患不排除不拆,使干群之间少误会、多理解,少隔阂、多融合,少矛盾、多团结,推动了和谐征迁。

  博爱县南水北调工程宏大,涉及面广,按时交地困难,而交地群众的调地安置是难点中难点。全县工程永久性占地3510.19亩。该县为确保顺利搬迁交地,在出台征地补偿、奖励等政策的同时,又出台了土地调整实施方案,通过“4+2”工作法,使各村调整土地都符合了法律程序。在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全县8个工作组奔赴土地调整一线,吃住在村里,现场解决问题,圆满完成了土地调整工作,实现了“有土安置”。该县由于调地工作抓得好,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征迁工作的开展。

  思想通,百事通。我市干渠沿线各县市区坚持把政策宣传教育贯穿于征迁安置工作全过程。博爱县培养政策明白人400多人,把印有补偿政策标准的3万份明白卡,送到每个征迁群众手上,干部成了清楚官,群众成了明白人。温县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征迁开始前,为了让陈家沟村群众明白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和拆迁安置政策,印成政策明白卡送上门,编排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戏下乡,全力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入脑入心的宣传,使群众由要我搬为我要搬,该村46户群众提前3个月搬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为工程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为妥善安置征迁群众,我市总干渠县区段高标准建设安居工程,3个城市安置小区,10个农村安置点,个个档次高、功能全,都是城市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典范。温县成立了帮工小组,每个小组联系15户群众,逐户落实移民户临时住房问题,确保每户搬迁户有房住。马村区水采社区463户群众需要搬迁,为解决他们的临时住房问题,市、区两级征迁干部和当地区街政府,动员全区力量,把优先安置征迁群众作为头等大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临时住房困难,水采社区36天就实现了成功搬迁。

  当事人思想不通,矛盾隐患不排除不拆,是我市县区段征迁干部和当地政府始终遵循的准则。马村区光明路丽园社区有16栋刚建成3年的新楼房,当社区群众听说要让拆迁的消息后十分恼怒,个别群众还围攻谩骂征迁干部。而征迁干部骂不还口,在耐心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群众找房源,拿钱看望生病的群众,自己掏腰包支付搬家费。征迁干部用行动、真诚打动了群众,16栋居民眼含热泪搬离了入住不到3年的新家。

  温县陈家沟村南有座玉皇庙,是省道教协会、县宗教局批准的道教场所。由于主干渠要穿过玉皇庙,故被列入搬迁之列。当地善男信女听说要拆玉皇庙,十分恼怒,有些人天天在庙前哭闹、焚香。为化解善男信女的抵触情绪,市、县征迁干部不急不躁,一边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一边向上级申报文物保护报告。征迁干部的真诚打动了玉皇庙的主持陈秀枝,经她耐心开导,玉皇庙拆迁赢得了善男信女的理解和支持,很快顺利拆迁。在征迁干部和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下,一座有国家投资的玉皇庙建成了,并成了陈家沟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刚性政策人性操作,亲情温暖征迁群众

  “政策面前不让步,操作层面人性化,是县区段征迁过程中最鲜明的特点。”段承欣对记者说,在县区段征迁工作中,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没有任何人对南水北调政策“念错经”、“走变形”,总是给群众做耐心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但是,对搬迁户的具体困难,市区征迁干部和当地政府总是给予最大的同情和帮助,从而赢得了广大征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征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博爱县为了提前做好总干征迁工作,早在2004年就对工程实物进行了普查,从普查到实施间隔长达5年,实物变化过大,如按现行政策补偿,群众就会遭受很大损失。为解决既不突破政策,又不损害群众利益这对矛盾,该县灵活操作,于2009年3月组织国土、林业部门,以2004年实物普查为基础进行了实物指标的全面复核,并以此为据兑付补偿资金,有实物的业主得到足额补偿,消亡的实物得到了注销,既没有突破政策,又保障了群众利益。

  焦煤集团在服务征迁过程中,该集团部分搬迁户提出拆迁房子有房产证,搬迁的新居房产证应免费办理,可国家搬迁政策中没有这一条。该集团就自己掏钱为群众免费办理了房产证,群众十分满意。

  马村区有331户工商户在拆迁前,提出解决经营场所的要求。该区在建设征迁居民社区时,统筹安排,修建经营门面房,落实给每户。如今,331户都有了自己的门面房,许多商户已经重新开张,又做起了生意。

  市南水北调办统计,在县区段大征迁期间,我市共向拆迁群众发放了4585条棉被,4295件棉衣,面粉5766袋,食用油2869桶,大米906袋,取暖器160台,煤84吨,热水袋、电热毯220多个。

  我市总干渠县区段和谐征迁工作虽然已经精彩结束,但是,和谐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干渠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绚丽多姿的和谐之花,必将结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