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位于丰收路大转盘东北角的丰收游园、人民路与丰收路之间的普新游园、缝山公园对面面积15万平方米的阎河公园,是我市今年新开工的3个公园。目前,这3个园区建设都已结束,正在进行后期扫尾工作,本月下旬即可开园迎客。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焦作居民的这一幸福感将更加实在,出行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尽情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绿色福利。
今年2月,基于支持焦作转型示范的目的,省林业厅与我市签订了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此,我市本着构建良好生态网络的目的,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南太行山地生态区)、“两带”(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三网”(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生态构架;推进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矿区生态治理、农村土壤修复,打造城市水系生态走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今年,我市在太行山区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完成沿黄生态涵养带造林2.8万亩,完成道路林网造林1.5万亩、水网造林0.1万亩、农田林网造林0.5万亩。
(七)事在人为,人可谋天;污染防控,强化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样板路,更像是城市在改革发展中,对既往发展模式的一种自觉矫正、不断创新。然而,“蓝天”每增加一天,就要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座城市的生态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为加强污染防控,实施重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次级河流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0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1.5万吨,各县市均有污水处理厂;建成了7个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665吨;建成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日处理医疗废物5吨;建成了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辖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自动监测;对全市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安装水在线监控设备159台、大气在线监控设备106台,对放射源使用单位安装GPS定位装置172台、视频监控装置12台,实现了对重点监控单位的远程适时监控,初步建成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完成今年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55项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其中,45项重金属综合整治任务中24家皮毛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其他21个涉重金属污染整治任务中完成13家;钢铁、发酵酒精和白酒、化肥等10项行业综合整治任务中已全部完成。
为填补交界环境监管空白,预防跨界污染转移,11月23日,焦作与新乡环保部门签订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强化跨区域协作,在源头防范、携手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强化合作,加强跨区域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原。
(八)源头控制,确保空间;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发展,核心内容是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经济体系。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所说:“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在此方面,我市的一些创新之举可圈可点:
为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处理好把关和服务的关系,我市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审批管理,实行一收一放:做到不该上的项目一律不批,可以上的项目搞好服务,在有效杜绝了新增污染源的同时,大力实施规划环评,优化工业布局,确保有限的环境容量得到高效利用,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排污权交易试点城市,焦作实行市级以上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有偿使用,排污权交易额居4个试点城市之首。2010年8月1日至今,我市共有90多个项目缴纳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总金额4500多万元。
作为河南省总量减排试点市,我市2011年4项污染物削减比例(平均值)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焦作为9%,河南为1.11%)。由于减排工作成绩突出,河南省分配给我市的国家“三河三湖”专项资金高达7000多万元,占河南省海河流域资金总额的29%,居河南省海河流域各省辖市之首。
在城市改革发展的历史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这种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对此,市委、市政府应对有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和设备,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利用水平。以煤炭深加工和绿色化利用为核心,构建“煤—电—建材”、“煤—电—铝”、“煤—盐化工”等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日前,市发改委又传来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名单中,我市成功跻身示范基地行列。这是我市继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在获得国家支持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建设美丽焦作提供强劲的动力。
以孟州、博爱、武陟等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培育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企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创建“再制造”示范基地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其中,孟州市飞孟汽车零部件再造示范基地,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九)山河锦绣,见证辉煌;继往开来,抒写新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今年11月22日召开的市委全会明确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努力建设实力焦作、活力焦作、文化焦作、生态焦作、宜居焦作、务实焦作,全力打造美丽焦作。
今后,焦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努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生态焦作。要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要加强环境治理,加快生态建设,努力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景交融的生态城市。
如今的焦作人,愈发“敬畏自然”,愈发“享受自然”,时刻感受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托起一个饱含“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美丽新焦作。
(十)绿色发展正当其时,造福怀川阔步前行
美丽焦作,任重道远。所谓任重道远,是因为转型示范,就必须绝不牺牲生态和环境,让怀川绿洲的梦想点亮百姓心中的明灯,让生态文明的雨露滋润怀川秀美的大地。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森林草地生机盎然,让绿色发展助力怀川,让生态文明惠泽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美丽焦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美丽焦作,可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勤劳睿智的焦作人有决心、有信心,更有能力,走好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广阔的科学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