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焦作新闻/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西虢镇14项富民工程全面竣工
牢筑安全“防护墙”
打造钢铁队伍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孟州:产业集聚释放巨大正能量
创新计生服务体系
百字新闻
市委宣讲团在山阳区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
执政为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政为民
—— 山阳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投资1130万元进行校舍改造,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投入13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大病住院封顶线提高到人均15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一户一人”就业技能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完成区定培训目标101%,完成区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目标142%;投资950万元完成南山路、巡辉路整修和山阳桥建设,投资159.8万元完成造林8006亩,巩固了林业生态区建设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

  “点滴民生皆关情”。2011年年底,山阳区委、区政府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启动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

  “一年来,我们把关乎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等民生工作做成‘民心工程’,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为民铺就了一条暖民心、顺民意的幸福路。”一席话饱含了该区区委书记孟令武的殷殷民本情怀。

  困难群体老有所养

  确保困难群体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该区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问题摆在民生工程的第一位。去年以来,该区率先在四城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老有所养在该区成为现实。

  中星街道村民李生魁,2009年患上肝腹水,3年时间花去医药费3万多元,家庭陷入困境。该区民政部门得知后,将李生魁家纳入重点低保对象,提高低保补贴标准。李生魁感激地在笔记中写道:“低保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之灯。”今年,该区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由250元提高到了35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25元提高到了175元,分别多提高了50元和25元。同时,该区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100%纳入低保,438名重度城乡残疾人免费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除了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该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也得到重视和改观。投资150万元,解决了3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村民樊立发感慨地说:“现在有了干净卫生水,大家的担忧也没了,生产生活的劲头都上来了。”

  辖区群众病有所医

  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该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目前,该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132人,参合率在98%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90元,特别是为全区所有的残疾居民办理了新农合医疗保险。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表现为覆盖面的扩展,还在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改善卫生服务条件的纵深度上体现出来。

  2012年,该区共安排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135万元,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0元,大病住院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同时,该区还规划建成了太行、光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总投入资金683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城乡孩子学有所教

  教育是民生之基。上学难话题的热度近年来一直不减。2012年,该区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城乡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秋季,该区光亚学校一年级学生冯玲玲上学了。“孩子不用回老家上学,能在家门口就学,我们省心,孩子方便。”这让家在外地、来焦作打工的冯玲玲的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学生和家长的喜悦背后,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到较好落实的结果。去年,该区完成5所中小学教学楼新改建工程,建成了“班班通”教室376个,免除学生学杂费和书费10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区今年投资230万元完成了墙南幼儿园改造工程,面积达2038平方米;投资650万元的4200平方米的焦东路学校南教学楼建设工程竣工,投资250万元的2200平方米的光亚学校北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全区城乡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一年来,该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力度,先后投资近1亿元,对辖区7所中小学校实施了校舍改造,新建了山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民中路学校,同时还抢抓南水北调拆迁机遇,积极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了新城学校。

  社会和谐德政为民

  “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我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带花园的小区,这里有物业打扫卫生、管理环境,还有各种设施供我们休闲娱乐。”住上小区保障房的新城街道村民樊大爷喜不自禁地说。安居,是广大群众共同的梦想。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温暖房、廉价房和阳光房,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该区区委、区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2012年,该区把民生问题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进行整体部署和统筹考虑。在该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中,民生指标占了绝大多数,有10项之多。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620元,市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0306元,少年儿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正如该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所说:“山阳区这10项细密的惠民政策,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10大民生工程正如钢筋铁骨,搭建起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框架,充盈了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使得“和谐山阳、幸福山阳”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郭建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