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丛 逢
在焦作市区穿梭着一只“鸿雁”,她披星戴月、默默工作,她风雨无阻、献身投递,她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她用真心、热心、爱心赢得了广大用户的称赞,她用行动谱写着新时代绿衣使者的服务精神。她就是市区邮政局焦东收投分局投递员姚少青。
2002年,32岁的姚少青来到市邮政局收投分局,成了一名投递员。从此,不管天气如何恶劣,她都要载着几十公斤重的信件和报刊奔波在50多公里的邮路上。因报纸到达的时间不同,她每天至少要出班两次,而且每天都是天微亮她就出发了。10年来,这种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在姚少青的心里,用户永远是第一位。在她的投递段道上有一对老年夫妇,儿女均在外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起来多有不便,更别说出去买东西了。姚少青获悉这件事情后,就主动为他们捎带东西,从日常的蔬菜、粮食、洗漱用具、医药用品、每月的汇款单、邮件包裹、水电费缴费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外出需要的,姚少青都会一一帮他们办妥。为此,姚少青还专门准备了个笔记本,记录着每次为老人需要带的东西及花销的费用,账目做得规规矩矩、清清楚楚。截至目前,她已经记满了整整5个笔记本。
姚少青深知,一封“死信”对收件人及寄件人的重要意义。面对“死信”,她从未急着把它一退了之,而是记在心里,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她说,退一封信,就如同退回一颗心。所以,她都尽最大努力将每封信妥投出去。前不久在一次投递信件中,一封写有陈老先生收的信件,因信件上的地址已被拆迁,无法找到收件人,按规定这样的信件是可以被退回的。但姚少青没有这样做,她一有时间就查对旧址,询问小区居民,查访知情人,到居委会和派出所户籍科去核实。通过近一个月的不间断寻找,她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原来,这位独居多年的陈老先生在历经数次搬迁后,逐渐和外地的亲友失去了联系,当姚少青将这封寻亲的家书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热泪盈眶,纵有千言万语,唯有汇成一句话:感谢姑娘啊……10年来,姚少青共投递报刊、信函数万件,无一差错,无一丢失损毁,无一有理由投诉,实现了“零差错”及“零投诉”。
在漫漫10年的风雨邮路上,这只不知疲倦的“鸿雁”,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在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着累累硕果。近几年,她先后获得了“省级优秀投递员”、“先进生产者”、“绿衣英雄”等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被市邮政局评为“优秀投递员”。在荣誉面前,姚少青没有丝毫骄傲,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做得还很不够,和用户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姚少青凭借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把一封封装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信件投递到千家万户,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她是把百年邮政的优质服务传递给千家万户的“绿衣使者”,她是新时代的“绿衣英雄”。在这条漫漫的邮路上,她将真情服务继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