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仝伟平 通讯员任永立) 12月25日上午10时,武陟县大封镇大司马村的苗年旺和妻子带着病愈的儿子到该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服务大厅办理出院手续,不到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从结账到报销的一切手续。
7天前,苗年旺的儿子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来时匆匆,苗年旺带的钱少,儿子住院期间他心里忐忑不安,可医生、护士始终没有催他缴费,出院时又顺利结账,花了1360块钱,除了新农合补助的612元,他自己掏了748元。
今年6月,武陟县在全县8家县级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以“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此种服务模式全覆盖。该县规定,参合农民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只需携带个人身份证(户口簿)和参合农民健康卡等相关证件,定点医院对住院病人信息核对无误后,即可为其办理入院手续。住院期间,患者免缴任何医疗费用,免抵押任何证件,免提供任何担保,免签订任何协议。参合农民出院时,只需将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缴到所住医院即可。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参合住院患者23941人次,其中按“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住院23258人次,占总参合住院患者的97.15%。
龙源镇原庄村农民宋雅琴曾经因血管性头疼在该县人民医院住院。“原以为不缴钱先看病,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一定不会好。但在住院期间,每天的花费清单写得清清楚楚,主治医生一天几次到病房检查,责任护士给俺剪指甲、梳头、打开水。钱花得不多,享受的却是优质服务。”时过两个多月,谈起就医时的感受宋雅琴还是感动不已。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武陟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一站式”服务,结算、补助等程序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该县3000名医务人员向社会作出了“五想十免”服务承诺,17万农户家家都有就医“明白卡”,群众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卫生局局长,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三阳乡三阳村87岁的高云英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下肢残疾至今还没有成家,二儿子一家依靠农田收入和打零工生活,是全乡有名的低保户。今年8月,老太太因膀胱肿瘤导致尿潴留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以前来医院看病,都是先缴钱,为给老娘看病俺借遍了亲戚朋友。这次住院期间俺没有缴一分钱,出院时,除了合作医疗报销,医院又根据俺家的情况减免了200块钱,对我们承担的费用给了30天的宽限期。出院后,医生、护士还经常打电话或来家给老人测量血压、指导生活饮食。这对俺一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呀!”老人的儿媳孙菊香说。
为了避免逃费现象的发生,该县实行“黑名单”制度和实施综合管理,即未在出院后30日内结清自付部分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本人及有抚养关系的父母(岳父母)、子女(儿媳、女婿和养子女)及配偶,将列入新农合“黑名单”。同时,也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再享受“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在未结清所欠款项前,也不能享受新农合及时报销结算政策;列入“黑名单”的人员先扣减其新农合个人账户(含家庭成员)金额,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含离退休人员),按其领取工资(待遇)总额的70%扣减其亲属应缴而未缴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属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按其领取养老金总额的70%扣减应缴而未缴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属享受民政、计生、残疾等优抚待遇的人员,按其领取优抚金的70%扣减应缴而未缴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截至目前,该县没有发生一起逃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