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明确公安局牵头,严厉打击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的违法行为。市南水北调办和县相关各部门现场办公,共解决民扰工、工扰民等矛盾纠纷50多起。2006年5月正值小麦扬花时节,在温县施工的参建方将白灰扬到了群众近50亩的小麦上,群众阻工要求赔偿。该县征迁干部火速赶到现场协调,施工方同意赔偿1500元。由于施工单位资金没到位,一时不能兑付,征迁人员自己凑齐1500元,垫付给群众,化解了纠纷。
不遗留、不积压,把阻工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市干渠县区段大征迁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许多问题的解决,这些遗留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会造成严重的阻工问题。
为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变被动为主动,市南水北调办从建立健全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入手,妥善处理了沿线群众遗留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09年以来,市南水北调办在全力搞好征迁安置工作的同时,每月都要组织动员干渠沿线干部群众,对施工环境进行一次大规模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不遗留、不积压、下猛药,力求根治。拉网排查,既可以有效解决遗留问题,又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新问题。2008年11月,市南水北调办在拉网排查中,了解到温县段施工方柴油短缺影响施工的情况后,迅速上报市政府,有关领导马上批示,责令中石化焦作公司尽速解决。很快,参建单位就和中石化焦作公司签订了供油协议,保证了施工所需油料供应。
市南水北调办还加大对国务院、省两办转办信访件的督察力度。去年以来,上级转批的4件信访件,全部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吕德水对记者说:“去年以来,市南水北调办先后解决了马村区靳作鱼塘用地、博爱县勒马河倒吸虹进出口段地面附着物清理、马村区中兴路焦煤集团剩余房屋拆除等69个遗留问题,同时协调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单位,完成10条专项线路的迁复建,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山门河暗涵施工段负责人说:“暗渠洞身段是从2011年3月18日开始施工的,工期非常紧,剩余的66户群众如不能顺利搬迁,导致工期后延,会直接影响2014年通水。市南水北调办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搬迁户顺利迁离施工区,为工程按时竣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法制进标段,依法整治促和谐
法制是实现和谐征迁、友好施工的根本保障,市南水北调办在坚持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同时,注重以法律为准绳,着力打造和谐施工环境。
我市总干渠县区段有农村、有郊区,涉及征迁人口1.76万人,是法制宣传的薄弱区域。为了让法律法规进农村、进郊区,入脑入心,沿线各地在优先培训“明白人”的基础上,采取印发“口袋书”、“送法上门”、“送法下乡”、“零距离讲法”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有关法律中土地征用、安置补偿、临时用地以及信访方法和路径等。博爱县在征用东金城村永久性占地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阻力。该县及时派县政法委牵头成立工作组进驻村里,“送法入户”,增强了法律意识,该村永久性占地顺利移交。
为创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市南水北调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沿线各地公安、司法、检察力量,为总干渠沿线安全施工保驾护航。沿线各地全都成立了警务室,定时沿渠巡逻,排查处理问题,被施工方称为干渠上的“守护神”。博爱县在温博二标、三标组建了警务室,专门负责施工安全。该县还分别在2009年10月29日、2010年10月25日,组织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干警240人次以及乡镇干部工人400多人次,在沿线开展了两次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活动,立案查处非法阻工和治安案件3起,刑拘1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修武县为打造良好施工环境,由县公安局负责,将南水北调施工环境列为特情工作的重要内容,发现动向,及时因应。该县由南水北调办牵头,与乡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环境协调机制,及时发现、通报、解决问题。尽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但全县移交用地3410亩,搬迁上千人,没有发生一起严重阻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