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和饲养三大产业格局得到巩固,粮食生产连续9年获得丰收,农业合作组织成为富民主推手,春季生态省造林工程通过省级验收……2012年,马村区农业向全区广大群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该区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加快传统农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实现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立足转型,特色农业发展强势推进。该区按照“因地制宜、一街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全区逐步形成了种植业以蔬菜、食用菌为主导,饲养业以奶牛、肉牛为主导,林果业以核桃、葡萄和干杂果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截至目前,该区共发展林果树1.2万亩、无公害蔬菜200亩、食用菌大棚30座,建成肉、奶牛饲养小区2个,生猪饲养基地6个,饲养专业村10个。和传统农业相比,特色农业效益可观。该区待王街道西孔庄村的无公害蔬菜亩均年效益达到9000元,是大地蔬菜的5倍。
优化整合,农业合作组织日益活跃。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该区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入手,新成立了12个农业合作社,使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69家,全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达到6家。农业合作社的大量涌现,在该区种植、饲养、农机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销售网络,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该区参社农户达到了1600家,辐射带动农户350户,增加农民收入120余万元。同时,该区大力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帮助南岗薄皮核桃、李庄中华寿桃、仓上双孢菇等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富民专业合作社、福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南岗薄皮核桃合作社等5个农业生产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目前,该区品牌农产品已销售到国内多个省市,经济效益与注册前相比增长了12%以上,帮助农户年增收14万元。
着眼未来,林业生态建设效益日增。为了加快林业生态区建设,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城区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山上、山前和平原立体式绿化格局,使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7%,城区绿化率达到了41%。同时,该区确立了“两区”、“两点”、“一网络”的林业总体布局,并以营造万亩生态林为中心,重点实施七大林业生态工程,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各种所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林业发展环境,有效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如今的马村区,山坡生态林、山前经济林、平原用材林,一张近3.3万亩的绿色大网已全面张开,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4.5万吨,为城区输送新鲜氧气13.2万吨,实现生态效益9000多万元。
孙永伟 康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