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2007年修武县运粮河下段治理工程。 吴海明 摄
2012年修武县大沙河马道河段治理工程。 韩国平 摄
深山迎来幸福水。 邱 钧 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近年来,修武水利人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百倍的干劲,借国家治水之力,谋修武最大利益,先后荣膺全国水利先进县称号,连续15年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创造了河南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为修武实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水资源保障和动力支撑。
夺杯容易,保杯难,15年连续夺得“红旗渠精神杯”,更是难上加难。
寒冬时节,为探究修武水利人15年连续夺杯的秘密,记者就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水系建设等问题,采访了修武县水利建设的领军人物,在水利局长职位上干了10年之久的屈继成。
15年,夺得15个“红旗渠精神杯”
□核心提示:
翻看修武县水利发展史,15年连续夺得“红旗渠精神杯”,是最精彩的一页。最近10年,修武水利建设是工程最多、投资最大、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重要时期。修武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加压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年都有大项目、新成就,为修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水资源支撑。
记者:修武县为什么如此重视水利建设?
屈继成:从大处讲,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5400亿公斤,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13亿人要吃饭。2030年我国16亿人口需要粮食7亿吨,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水利是基础产业,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水”的支撑。
从修武来说,水利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民生改善,宜居修武、生态修武、旅游名城建设的大局,没有水利支撑,这些工作就难开展,发展难持续。水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保证,关注水就是关注人类自身健康,关注水就是关注我们所处的生态和环境。
这些年,修武县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到冬春季节,全县都要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每到汛期前后,就疏通河道,维修水毁工程,进行中小河道治理。可以说,修武在水利建设上舍得花钱,每年除了项目配套资金外,县里还要拿出上百万元用于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利工程管护与维修。
农田水利建设“记功表彰”是修武县的一个创新之举。头一年,对农田水利建设业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第二年给予通令嘉奖,第三年给予被表彰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乡镇长记三等功一次。这些激励措施,调动了各级领导重视水利、大干水利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我们始终坚持水利建设年年搞、月月干,不停步、不断线,上下同心、大干苦干,才换来了“十五连冠”。
记者:资金投入是兴修水利的先决条件。一个水利工程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仅靠吃财政饭和群众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修武县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都有几千万元,这么多的水利建设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屈继成: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武县始终把争取水利项目作为推动水利发展的重点。去年以来,修武县共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水利项目资金1.02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水利建设进程。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除了对水利项目工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外,修武县建立了水利投资预算机制,每年由水利部门提出次年水利资金安排计划,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列入次年财政预算,根据实际工程完成情况,及时拨付资金。三是整合涉水项目资金。按照全县水利建设规划,对农业、发改、财政、国土等涉水项目进行整合,实现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激活民间资金。充分利用民办公助机制,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五是盘活水利资金。利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资产置换原理,引导支持群众按照明晰所有权、落实使用权,采取股份、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以资产换资金,盘活固定资产,以存量换增量,以卖旧促建新,实现了水利资金的滚动发展,促进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这对地方来说机遇难得。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地方财力和群众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积极运作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尤为重要。修武县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投资的战略机遇期,狠抓项目编制和项目运作,争取来的水利项目资金从每年5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7000万元,加上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理等项目,全县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都不少于7000万元。今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更多,土地整理项目50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县3000万元,大沙河治理2500万元,水利总投资超过1亿元。
有钱好办事,修武县用争取来的资金,把修武该干的水利工程都干了一遍,且档次很高,为修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记者:在水利建设上,不少地方是“多龙治水”,财政、国土、扶贫、发改委、水利等部门都有自家“责任田”,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周期性的、管长远的规划,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工程措施和工程摆布的重叠,修武是如何整合资金、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
屈继成:规划先行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法宝。为了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修武县编制了《修武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财政、国土、扶贫、发改委、水利等涉水项目必须按水利规划编制,报水利部门审核。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类涉水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七成农田实现了节水灌溉,领先全省,高于全国
□核心提示:
在修武的田野上,喷灌、滴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和硬化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七成农田实现了节水灌溉,总面积达24.57万亩,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实现了增产增收。
记者:修武县为什么在节水灌溉上舍得花钱、舍得用力?
屈继成:人类起源于水,四大文明发祥于水,人类逐水而居,聚居成市,可以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来自水的压力和挑战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是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修武县始终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把发展节水灌溉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整乡推进、集中连片的方法,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今年年初以来,修武县重点实施了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2年小农水专项县项目、节水增效示范县项目、高村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五里源乡土地治理项目等,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万亩。目前,全县36.87万亩耕地有24.57万亩实现了节水灌溉,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灌溉保证率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粮食“九连增”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保险
□核心提示:
修武县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手抓”,一方面利用工程措施防御洪涝灾害,化洪水猛兽为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利用非工程措施加强预防,提高应对能力。“两手并用”,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修武县近年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屈继成:修武的主要做法有三条:(一)加强治理。重点是对中部骨干河道进行治理。争取资金2535万元,实施大沙河马道河段治理工程,有效保护县城区和周庄新市镇的防洪安全,保护耕地2万亩;实施山门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8.2公里;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大力开展河道治理,形成了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完善的灌排体系,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渍能退。(二)强化建设。重点是加强北部山区蓄水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投资2220万元,完成了马鞍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投资182万元,完成了青龙洞水库二级坝修建工程,增加库容6万立方米;投资4800万元的群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已上报有关部门等待最后审查;投资240万元的青龙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已经批复;投资482万元,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五大体系:一是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聘请水利设计部门编制了县、乡、村三级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包括1个总预案、7个子预案和88个村预案,按区域划定了危险区和安全区,制定了转移路线。二是监测体系建设。在山区设置简易水位站29个、简易雨量站144个、自动雨量站6个、多要素雨量站1个。三是预警体系建设。配置语音广播157套、报警器157台、铜锣144个、小喇叭385个,设置警示牌160个。四是指挥体系建设。完成了视频会商室建设,实现了国家、省、市、县防汛指挥联网。五是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设置宣传栏172个、大型宣传牌16个,刷写宣传标语300余条,购置救生衣385件、救生绳385条、充电手灯770个、铁锹770把、防雨服385件、雨鞋770双等。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了山洪灾害防御水平。(三)建立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防汛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抓好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各类防汛方案预案,足额储备防汛物资,积极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等。
半年实现安全饮水村村通户户通
□核心提示:
2011年9月17日,在全县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建设誓师大会上,修武县提出要举全县之力,用半年时间完成全县101个村10.29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于10.29万长年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几代人盼望的福音。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10.29万人饮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彻底告别饮用不安全水的历史。
记者:在全省108个县市中,修武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与我省先进县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在农村安全饮水这个问题上,修武县走在了全省各县市的前列,提前3年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户户通的目标,成了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一面旗帜。修武县为什么要把群众饮水安全作为第一民生,不计代价,举全县之力,来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屈继成: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让群众吃上干净水,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凝聚人心、尊重民意、化解民忧、实现民愿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修武县委、县政府对群众安全饮水历来高度重视。2004年,修武县抓住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历史机遇,规划了一批饮水安全工程,上级批复10.63万人。2005年以来,修武县争取资金4518万元,解决了91个村11.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10万余人长年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但是,到2011年9月,修武县还有10.29万人没有吃上安全的自来水,群众要求很迫切。为此,县委、县政府把让群众吃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第一民生来抓,举全县之力,解决了101个村10.29万人饮水问题。一处处安全饮水工程,在为群众提供清洁用水的同时,也映照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
半年解决1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其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为确保目标实现,修武县成立了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32位县级领导分包101个行政村,县政府把每周日定为安全饮水工作日,每周县五大班子领导都要检查安全饮水工程,现场办公,推进了安全饮水工作。
破解资金难题,白手起家干工程,是修武县安全饮水工程的最大亮点。这次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总投资6476万元,修武县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第一轮饮水安全规划已经完成,而第二批规划国家、省正在批复中,因此上级没有资金,修武县采取五项措施破解资金难题: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偿还工程款;通过“一事一议”解决饮水工程群众自筹资金,共利用“一事一议”资金133万元;把山区扶贫资金68.8万元全部用于安全饮水工程;采用BT招标、包村单位帮扶、村企业能人支助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包村单位共帮扶资金87.9万元,村企业能人支助26万元。
水秀修武新愿景
□核心提示:
修武水利人在建设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的今天,从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水域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定位,大手笔绘制了一幅“水秀修武新愿景”。
记者:水为万物之灵,水资源决定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当下,修武人民正在全力建设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修武未来如何构架与这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系格局,服务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建设的大局?
屈继成: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水是城之源,水为城之魂;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建设的起航点、推进器。修武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体现水系建设和水文化的多样性,设计要求上要一河一景,既体现水的宁静,又体现水的灵动;既满足视觉效果,又欣赏水的听觉感观。同时,对水功能区进行划分,如规划出水商业区、水经济区、水文化区、水生态区、水景观区,水景观区包括生态护岸、文化包装、街景道路设计、湿地岛屿与生物、植物的引进等,达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态效果。整个风格或体现历史的厚重,或体现文化的积淀,或体现文明的发展进步,或体现经济的繁荣,或体现水利工程的实惠,这当中包括水产养殖、水植物蔬菜种植、供水工程及水上游乐等。
整合水资源、构建水体系、建设水文化,是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需要。修武县平均水资源1.49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741万立方米、地下水1.2363亿立方米。水库3座,拥有水域面积3084亩、鱼塘面积300亩、坑塘面积1144亩。流经修武的河流有大沙河、新河、山门河、大狮涝河,人工河道有灵位渠、武嘉灌引黄渠、张郇渠、胜利渠、葛常河以及运粮河。修武河流整体情况是:有河多干、有水皆污、汛水皆走、淤积严重。基于修武水系实际,搞好修武水系建设,水源是基础,治污是关键,重点是建好“三地”、“四湖”、“五脉”、“六络”。
水源建设方面主要是节约自身水、用好过境水、引入江河水。节约自身水,主要是立足修武县自身水资源优势,利用好水库水、煤矿退水和山泉水,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保障。用好过境水,就是承接焦作水系建设,对流经修武县的河道进行治理,充分开发、利用、保护和使用,兴利除害。引入江河水,主要是通过沁北灌区引水工程、武嘉灌区引黄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沟通长江、黄河、海河三大水系。同时,利用废弃砖窑,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
建好“三地”。湿地是生命之源、城市之肺。根据修武县的水系特点,确定三个湿地,即新河入沙河口湿地(包括潜流湿地、径流湿地、生态滤床、氧化塘)、山门河入沙河口湿地、大文案村湿地。
建好“四湖”。湖泊是水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能调节河水流量,促使河流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于均匀,减少洪水灾害和保证枯水季节用水,同时又能营造生态小环境,增加景观功能。根据修武县实际,重点建好城西公园、白音潭、宁城公园、引黄沉沙池四个湖泊。
建好“五脉”。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及依托现有的引水工程,建设和形成五个南西、东北走向和西东走向的骨干河流:南水北调、大沙河、大狮涝河、运粮河、灵位渠。
建好“六络”。建设和形成六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河,贯通五脉,形成内部水资源的互相调配和循环,保证河水稳定和水质清新。
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托河湖湿地、堤防滩涂加以生态绿化、景观设计、文化包装、生态开发。届时,修武县将被四条横向生态廊道和六条纵向清洁河流分割包围,建成南水北调生态旅游观光带、大沙河滨水景观带、运粮河水文化和水经济濒河街区、大狮涝河生态廊道,形成河湖湿地贯通、生态景观一体、河渠纵横相连的生态框架。
修武水系规划的愿景是:集防洪排涝、水资源优化、水源保护、水生态建设、滨水景观于一体,明确水域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定位,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具体是依托现有河道水系进行整治改造,形成河湖相连、岸岛相对、湿地生态相融、人水和谐的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水系格局,达到田园围绕、绿水环抱、鸟语花香、水声欢笑的效果,为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建设打造生态环境。
可以坚信,通过持续不断的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建设,一个宜居修武、生态修武、全国旅游名城,必将以更加绚丽夺目的英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感悟:动力源于责任
屈继成,修武县水利建设的领军人物,在水利局长位子上一干就是10年,创造了连续15年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一年实现安全饮水村村通等一个个河南水利建设奇迹,为修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宜居、生态、和谐新修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几番采访屈继成,终于有了答案:动力源于责任。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干工作和责任有这样精辟的解读。他说:“干工作,最重要的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如果你把自己所干的事儿当成一种工作的话,干好8小时就行;当你把所干的事儿作为一种事业的话,就要谋事不歇心、干事不惜力;当你把所干的事当作一种追求的话,就要用一生作衡量,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为之奋斗不息。如果有了这样的追求,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责任是一种担当,是开工没有回头的箭,是卡在脖子上的套,是压在身上的一块巨石,人要挺起胸膛,高昂着头,背着巨石勇敢地朝前走,决不能被压趴下,有了这股子劲头,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细细品味屈继成的“工作态度新解”和“责任新说”,记者感悟颇深:修武水利人大兴水利的动力源于责任,连续15年夺杯的动力源于责任,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种把修武水利事业当作追求的态度,有了永远追求卓越的这股子干劲,才换来了水秀修武的今天;有了这股子劲,水秀修武的蓝图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