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上,40余名男子冲入河北省燕郊镇一工地内,将一名讨薪的工人打伤。受伤工人工友称,带头打人者系欠薪公司负责人。截至昨晚,打人者仍然在逃,燕郊警方已介入调查。17日下午,受伤的工人仍在燕郊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伤情系重度。
(据12月18日《京华时报》)
每到年关,农民工讨薪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堵路讨薪”、“罢工讨薪”、“讨薪被打被砍”等新闻频频见诸媒体,使得农民工讨薪难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正常的劳动付出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为何这般难?
笔者认为,讨薪难,首先难在用工证据的缺乏。用工方与讨薪者有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上岗后的有没有考勤、加班记录,这些都是最基本且不可缺乏的有力证据,甚至如果不幸出现工伤或意外,一张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劳动合同也许就是讨薪者的“救命稻草”。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在寻找工作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和防备心理不足,很难去细究这些。
其次,讨薪难,还在一些老板无德心黑。有的欠薪企业或老板本有能力给工人发工资,却故意拖欠,或该发的工资少发,能克扣的百般克扣,实在搪塞不过去的就初一推十五,总之一句话,就是不想给钱或足额给钱。还有一些企业或老板已经债务缠身或者资不抵债,无钱可支,却昧着良心不告知工人,故意损害他人权益。甚至一些无良老板索性拍拍屁股逃之夭夭,让讨薪者的希望彻底破灭。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明文规定,逾期不支付工资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既然有法可依,可讨薪之路为何还是这般艰难呢?这就是笔者想说的讨薪难的第三个原因。有媒体曾报道某部门官员称讨薪者被打“活该”。虽然这只是个例,但不乏一些主管部门和领导认为讨薪者的工资有的就区区几千元,犯不着“麻烦”。一些政府部门执行力不够,相关单位责任意识不强,从而导致用人单位侵犯工人权益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讨薪难的原因分析了,但出路又在何方?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让法律成为讨薪者的保护神,用法律惩治那些恶意欠薪者。而讨薪者也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欠薪预防机制与监督机制。第三,工会、劳动部门和媒体、社会要更加关心农民工,共同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年关将至,但愿那些欠薪者多学学“信义兄弟”,想方设法给工人们结清工资,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和家人们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