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
兴奋、激动、期盼、憧憬……12月25日,虽然天寒地冻,但参观我市城区水系建设的“市民观察团”成员们掩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情不自禁地为我市城区水系建设的美好前景而欢呼,为市委、市政府改善生态、造福民生、美化城市的重大举措而称道。
“城区水系规划蓝图,就是我心里的一幅画”
“半城碧水映山色,百里莺啼闹花香”,在今年年初我市两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响亮提出:“高标准建设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引水入城、聚水润城,让焦作城区与碧水青山相依,让涓涓细流滋润山阳大地。”
近期,《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已经完成,为满足广大市民希望了解这一重大水景工程、民心工程的迫切愿望,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再次组织“市民观察团”开展现场观摩活动。
征集市民代表的稿子一经见报,报名电话即响个不停。从人大代表到政协委员,从青年学生到年近八旬的老人,从普通退休工人到高等院校教授,接听电话的记者从市民报名时的语气中就可感受到广大群众对我市城区水系建设的高度关注。
河南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李教授已75岁,他在报名时希望夫妻二人一同参加“市民观察团”。今年63岁的退休干部赵志浩,怕电话报名不牢靠,从很远坐车来到报社当面报名。记者告诉他参观活动都在郊外,担心天气寒冷他身体受不了,可他说:“天再冷我也要去看看,城区水系规划的蓝图,就是我心里的一幅画,我要先睹为快。”
“咱们在这儿留个影吧,将来好作个对比”
焦新公路大沙河桥的北面,东西走向的新河在此汇入南北走向的大沙河,形成了一个“人”型的河道流向。“市民观察团”成员踩着厚厚的落叶走向河岸,禁不住为这里的自然风景叫好。
“新河横贯市区19公里,在这里结束。它汇入大沙河后,流经卫河入海。新河可以说是城市的下水道,各类工业和生活污水汇入其中。下一步,我们要对它进行污染治理,使它变成清水河,可以沿河泛舟。”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在这个两河交汇的地方,将建起一个湖面面积2200亩的水景公园,加上周边绿地,总面积将达到2600亩。随着城市发展,这里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个好去处。现在这个湖还没有正式起名,我们暂时叫它东湖,欢迎你们给它起名字啊!”
“这么说,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将来都是湖面啦?”“市民观察团”成员杨晓波提议道,“咱们在这儿留个影吧,将来好作个对比。”
“下一个参观点,就是新河的源头。”市水利局纪检组长仝国良带领大家乘车向市区西部走去。
位于新区府城办事处的灵泉湖,就是新河的发源地,至今这里还有灵泉碑、龙王庙等文化遗存。从灵泉湖向南几十米开外,一片偌大的水面出现在“市民观察团”成员眼前。
“这里是大沙河的故道,我们在东侧筑起围堰,形成200多亩的试验湖区,主要观测湖底渗漏和水面蒸发情况。从现有的观测情况看,渗漏微弱,可以建设大湖。这里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400亩的城区西部水景公园,其中水面面积1900多亩。”市水利局副局长尚安峰介绍说。
“新的灵泉湖建设明年就要动工,总投资近5亿元。届时,世纪大道将穿湖而过,咱们市区的西部又多了一处生态水景休闲公园。除了生态景观外,灵泉湖还将作为一个新的水源地,向大沙河和新河持续供水,使这两条河像两条玉带一样贯穿市区,进而孕育出丰富水生植物和动物,进一步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尚安峰说。
虽然试验湖区建成不久,但湖面上已有成群的野鸭。“市民观察团”成员兴奋地绕堤而行,不时惊起一只只大型水鸟从湖中芦苇里振翅而飞。
冒着凛冽的寒风,“市民观察团”又来到位于新区文昌办事处的孙村大沙河工程治理现场。远处的河床上,几辆工程车正在施工。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卫河的一条支流,我市境内河道长74公里,本次大沙河治理长度18.5公里,其中包括4.5公里两岸绿化的景观河道。”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青苗介绍,“治理后的大沙河河床宽300米,水面宽150米,可同时具备防洪、补源、灌溉、调蓄、生态景观、娱乐休闲等功能。”
“要不了几年咱们的城市就成‘小江南’了”
参观结束后,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与“市民观察团”成员进行了座谈,进一步介绍了我市城区水系建设规划的思路、措施和前景。
按照我市城市水系网络规划要求,我市城区将建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生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水系连通循环结构布局,水系规划范围达214平方公里。
“四廊”是指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蒋沟河4条东西主干河渠为主线,结合两侧绿地,形成四条绿色廊道。“六脉”是指围绕城区南北走向的6条河道,两侧绿化空间,布置交通慢行系统,丰富沿线休闲游乐功能,形成优美自然的滨水空间。“三环”是指在新区开挖沁泉河、碧水河、月露河、琼玉河等,连通新河、大沙河,形成三个环形通航水系。“六湖”是指现有和新建的龙源湖、灵泉湖、影视湖、沁泉湖、碧莲湖、翠云湖,在承载调蓄、雨洪利用、水质净化的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二库”是指在群英河上游规划下寺岭、在瓮涧河上游规划当阳峪等两座小型水库,达到滞蓄洪水、生态景观功能。“东西湿地”指规划许衡湿地和待王湿地,起到调蓄、净化水质作用,同时兼具改善生态、营造景观等多重功能。
“按照我市城市水系建设规划,我市力争明年6月底前将黄河水引入城区,后期逐步开挖沁泉河、碧水河,连通新河、大沙河并形成环形通航水系;开挖月露河、琼玉河等河道,连通新河、大沙河和蒋沟河,形成三个环形通航水系。不久的将来,市民出行500米就能见到水面。”尚安峰说。
“我市是一个地表水缺乏的城市,城区水系的水源从哪里来?”“市民观察团”成员关切地问。
“我们制定了‘北蓄、中截、南引、西接、东连’的解决水源的方针。在北部山区,通过加强植树造林,蓄水于土、蓄水于林。同时,在山区与平原的过度地带,大量建造塘、堰、坎等设施,对雨水节节拦截积储,蓄水于池、蓄水于塘,使其能在枯水期补给我市几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负责水源工作的市水利局副局长祝远峰介绍。
“南引,就是将黄河、西霞院总干渠、沁河三处河流的水引入市区。在此之前,我们虽然毗邻黄河,但城区从来没有用过黄河水。城区水系建设,将结束黄河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历史,掀开用黄河水为山阳城添色的新的一页。”
“要说西借么,就是在水丰之时借调丹河水。同时在大沙河上游建设灵泉湖水库,调蓄能力可达6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几乎顶上3个龙源湖。至于东连,就是利用东湖的拦蓄功能,对修武县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发挥生态调节功能。”
“总的说来,解决水资源有四条出路,即节约用水、治理污水、适当开源、循环利用,这是保证城市水系可持续利用的四大要素。而地下水我们坚决不能再动,要留给子孙后代。”祝远峰说。
座谈持续到下午近一点钟时,“市民观察团”成员们还在就感兴趣的话题接连发问。
“今天的参观真让人感到鼓舞,要不了几年咱们的城市就成‘小江南’了。我们以后要当好义务宣传员,多为城区水系建设作宣传。”“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