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仝伟平
不久前,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公布。报告表明:与2010年相比,我市市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显示出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需要警惕的是,成年人的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大于身高,呈现出超重与肥胖增长的态势。
据介绍,今年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共取得有效样本量3800例,四城区和新区成年人组的有效样本为906例,监测年龄段在20岁至59岁。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该成年人组中,体重超重人数占14.2%,肥胖人数占17.7%,两项合计比率为31.9%,而且根据数据分析,超重率、肥胖率还将持续增长。市民不再是很多年前的羸弱形象,而是胖人多了,人胖得快了。
今年43岁的李志刚,自己经营一家公司。他说,这几年,自己明显发胖,腰围超过了95厘米,走起路来扇风。妻子经常提醒他太胖了,同学朋友也都这么说。他翻出自己当年的照片,摸着现在隆起的“将军肚”,不由得有些黯然神伤——“将军肚”成了他的心头病,学生时代的那个长跑健将,现在一爬楼梯就上气不接下气。
如今,像李志刚一样发福的人很多,肥胖已从个别性事件上升到了“群体性事件”。
传统观念尤其是老年人认为,人胖些没什么,甚至把胖看成是“福”的象征。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践证明,裤带越长,寿命越短。李志刚说,他现在身上的病可不少:脂肪肝、糖尿病;怕热、多汗、易疲劳;行动迟缓,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
肥胖正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采访时,专家们一致认为,肥胖可谓是多种疾病的“先遣兵”。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关系,而且多为Ⅱ型糖尿病;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如影相随,高脂血症还会引起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脑缺血等;肥胖者因超重会加剧对骨关节(尤其是膝关节等)的磨损,比常人更早患上骨关节炎,痛风性骨关节炎也是“胖人优先”。同时,肥胖者患上癌症、肿瘤等疾病的危险指数都比普通人高。
“最近十几年,我们国人的体重增长得最快。”市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说,不论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或老年人,超重率与肥胖率都在持续增长。
宋国宪说,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学知识以及卫生水平未能相应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合理,大量消费方便而高热卡的食品,因生活节奏加快而超量少餐次、纵食和夜食等,致使每天能量的摄入超过了消耗,很容易导致肥胖和超重。其次,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减少了人们的体力活动,过去我们无论上班还是其他情况外出,都是走路、骑自行车,而现在大多数人会选择开车或乘坐公交车外出。第三,虽然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渴望通过改善外在环境和自身生活习惯等方式,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相当多的人依然不能将健康理念付诸实践,生活方式依然不健康。
虽说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但肯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焦煤集团中央医院营养师董世坤说,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高脂肪、高热能食物吃得多,五谷杂粮吃的少,而多余的脂肪、热能又无法通过代谢排出,只好积攒在体内,这就增大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因此,要控制体重,必须学会科学饮食、合理膳食。
在注意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度锻炼。宋国宪说,为了方便市民健身,目前,市体育局正在大力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即城市社区居民以正常速度从居住地步行15分钟之内就可以享受公共健身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他说,只有平时大家能做到吃、动两平衡,科学安排生活,有意识地参加体育锻炼,人们的健康状况就能够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