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发 绫 雪
家在农村
爱情需要阳光
我家门口的大槐树
一 根 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汤宝成/经典叙事
发 绫 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图片采自本报资料库)

 
   

  下雨了,一个人困在杂乱的小书房。推窗看看外面,天色灰暗,依稀可辨的雨丝缠在树叶上,再沿着叶脉聚到叶尖,等蓄到一定重量时,便一齐跳到下边的花瓣上。花瓣被砸了下来,落在泥水里,不知是花瓣褪色还是水的折影,泥水里竟泛起淡淡的颜色。这样的一种现象在古代人的诗词里会有许多美丽的名字:落英、红泥、残红……还有的会睹物生情,弄出许多悲伤的情绪来。我这样看了一会儿,也觉得心里沉沉的,尽管盛开是美,落红也是美,热烈中有美,凄冷中也有美,但美的形式和心绪毕竟不一样。曾经和人探讨过,中外的文艺作品里,能够称得上精典不朽的大多为悲剧,其原因在于悲情更易打动人心,也只有打动人心的作品才会更具经久不衰的魅力。

  我关上窗,随便在书堆里翻着。突然从那本发黄褪色的《花间集》里掉出一个东西,急忙捡起一看,心中顿然揪了起来。这是一片能放在掌心的小纸片,四边已烧焦,纸上“发绫雪”三个隽秀的小楷字清晰可见。已经十多年没再看这个纸片了,这个纸片的故事也一直埋在心底,尽管那只是一段简单的爱情记录,却让我纠结过许多年,也曾多次为此而落泪。

  其实,故事很简单,发生在六、七十年代,表兄妹相爱了,却无法结合,尤其是在那个非常时期,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表妹走进了黄河,表哥为此到河滩守河,在一次救人中也被漩涡吞噬。说起来就这么几句话,轻描淡写,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对于两个年轻的生命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想一想,一个人来到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比失去生命更大的事呢?更何况,两个人不仅郎才女貌,而且才智过人,凄美的恋爱里的每一点滴都能激荡起生动而悠远的涟漪。

  两人同学,高中毕业。表哥在文革中偷偷藏下许多古书,记得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还有一本《花间集》等,他还独爱横笛,晨旭月色里时常有他心声的悠扬。表妹酷爱文学,练就一手好毛笔字,言语不多,微笑常挂,肩头还总是飞扬着长长的发辫,并因发辫养成一种特别习好——编发绫结。就是把各色的彩绫编成不同造型的发结,出门时扎在辫梢上,当辫子摆动时,总能舞出一条条多彩的虹线,眩人心目。两人同村、同学、近亲,自然是两情相悦,平时里有事无事多有来往,古书赠阅,诗词互和,为清贫而平淡的生活添了许多浪漫。青春的萌动总像梦一样,到处是鸟语花香,阳光明媚,自然也会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可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着难以预估的距离,有很多时候,应该的事情不一定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偏偏不应该的事情反倒会阴差阳错、时有结果。他们两个人从心里相爱了,他们互诉衷肠,山盟海誓,但这段从初始就注定不可能圆满的爱情,同时也注定了两个悲剧的生命。

  我的手里还拿着那个纸片,呆呆地回想着久去的往事。表哥为救人走了,也许是去寻找他的表妹了。在表哥的葬礼上,我把他让我代藏的当年他表妹给他的诗稿和发绫一齐丢进了灵前的焚香炉,看着炉膛里腾起的蓝色的火焰,仿佛看到她燃烧着的心血和生命,又像看到她飞扬的发辫上翻飞的彩蝶。一阵风吹来,火焰里跳出一片没燃尽的纸片,我随风追了过去,拣起一看,是诗稿的残片,上面还有“发绫雪”三个字,我不忍再弃,就留下来夹在那本《花间集》里,因为那是她读过的书,至于焚烧了的那首词当然早已铭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青门引·腊梅香烈》:腊梅香烈,小园人初约。心骤惊落发绫雪。偷辞深闺冷,倚窗待明月。最伤处,梦里梦外悲离别。几片春色落,咫尺不能越。誓未涸,情怎绝。恨不再来生,早与君心结。共《花间》,贪看梁祝化彩蝶。

  词后附语:我们第一次约会了。冬日里,天上飘着雪花,小园的腊梅正在盛开,浓厚的清香弥漫着。我们两人在腊梅前交流着大胆的目光,我的心跳得非常激烈,把发绫上的雪花都惊落了。从这一天开始,我已经偷偷地辞别了深闺的孤寂,常常痴痴地倚在窗下,等待着相见的时光。可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最伤心的总是梦里梦外的别离。转眼已是几个春秋了,我们虽近在咫尺,却因为血缘关系不能结合,当年立的誓言还在心里流淌着,这种铭心的爱情怎么能忘记呢?我恨不能赶快转生来世,也好尽早与君结合,到那时,我们就可以相依在春天的花丛,一边共读着《花间集》里的佳句,一边在花丛里尽情地追寻着梁山伯和祝英台幻化的彩蝶。

  何等的美丽凄婉呀!我不但熟悉这首词,而且熟悉这首词里的每个字。她从小喜欢写字,刚上学就能写毛笔字了,数年笔耕不辍,上初中时已崭露锋芒,校里校外都能见到她的笔迹。她当年抄写这首词时,足足写了二十遍,从每一笔画的刻意中,不难看出她的十二分用心。如果你有幸见到当年的真迹,绝不怀疑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挚情的心声,隽秀的字迹,超然物外的心香与墨香散发出的神韵,产生的一定是打动和征服。我曾经临摹过她的字,可只能得其形,无法得其神,那是因为心力不及的缘故,我深信这一点。

  我见过她的发绫。那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呢?一个很精致的盒子,里边隔出许多长长方方的小格,长的格子里是按赤、橙、黄、绿、青、蓝、紫展开的发绫,看上去像裁剪的一截彩虹,十分美丽。想想看,把彩虹裁下一段,寄放在身边,随时可触可摸,随意可亲可近,或披在肩头,置于枕畔,也可与日争辉,同月竞媚,拥着这无比的美丽,如春的心花能不怒放吗?再看那些小小的方形格子里,置放着卷起的发绫,看上去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又像一团团艳丽的彩霞。她可以随时随意取出来,瞬间打成一个蝴蝶结、花朵结、心形结、吉祥结……再系到发梢,让自己的心情和形象充满芬芳烂漫,带着这抹独特的风景,无论飘到哪里都是热烈和亮丽。这些发绫是她用心织就、用血染成的相思,是她美丽的心灵流露,每一条丝带里都浓蕴着她的发香和柔情,她用最原始而简洁的形式表现着一个少女最浪漫的情怀。

  我又想起当年那个表哥收到表妹的《青门引·腊梅香烈》词后,步韵答和的一首词,读起来颇有宋词的风韵:

  尘红时节,终于佳期约。残烛欲妒香肌雪。席宽薄衾窄,半床让新月。最痛时,月移窗冷和泪别。几番风雨消,山高无力越,情未尽,何言绝。心中千般意,尽在发绫结。听《流水》,和曲共梦庄周蝶。

  词后附语:花繁的时候,终于盼来了我们相约的日子。桌上快要燃尽的蜡烛照在你雪白生香的肌肤上,仿佛还带着几分妒意。在宽大的床上,相拥的我们裹着又薄又窄的被子才占去了床的一半,空着的半边就让给刚刚升起的月亮吧。快到午夜了,床上的月光已悄悄移到了窗户外边,当我们相拥月下,吻别的泪水流到一起的时候,两颗心真的要碎了。虽然我们已相爱多年,却无力翻越横在面前的那座无形的高山,我们依然深爱着对方,怎么能去说分手呢?我心中对你所有的爱,都寄放在你头上美丽的发绫结里了。我真希望能依着你,一起听着《高山流水》的乐曲,共同沿着美妙的音律进入梦乡,在梦中我们也像当年的庄周一样,变成两只美丽的蝴蝶飞向理想的远方。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