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他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奋斗了48年,曾先后两次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省第二批驻村办、省科技厅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被省农技推广总站三次授予河南省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省老科协授予全省服务“三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中国科技110网、省科技日报社、省小麦研究会联合授予2012年黄淮麦区最具推广影响力十大良种繁育科技创新名人(育种家)荣誉称号……
他几乎囊括了农业技术领域的所有荣誉。
他花费12年心血培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怀川916,在2011年10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实现了我市小麦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市无强筋优质小麦的空白。
他就是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农艺师、首席小麦育种家、农技推广研究员宋世宗。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的能力大与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全部精力奉献在事业上。我认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振兴农村经济奋斗一生,回报大地,不负大地一片情,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之所以能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不懈奋斗,并取得傲人的成绩,是因为宋世宗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
宋世宗,1951年9月6日出生在修武县周庄乡郜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初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民技术员,立志要为农业服务一辈子。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农业技术员,我毕业那年,村党支部书记让我回来搞农业技术,我就回来了。虽然当时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但我为能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而骄傲。”宋世宗说。1975年,宋世宗在农村干了11年农民技术员后,成了周庄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技推广研究员,这一干又是30年,直到2005年退休。
“跟了你一辈子,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你天不黑不回家,回到家不是写这就是算那,整天是个忙。”这是宋世宗妻子常常唠叨的一句话。
1988年4月6日,宋世宗的岳母病逝,出殡那天,正好赶上他的棉花试验田播种。为了按时播种,他没有为岳母送葬。为了这件事,村里人都说他“没人情味”,家里人也埋怨他。
正是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宋世宗所完成的豫绿一号绿豆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棉花优质栽培及其生理研究等多个课题获得了省市科技成果奖15项,他还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近年来,他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100余个、新技术3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100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亿元。
1995年,宋世宗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为焦作人民培育出一个能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叫得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经过4年的考查论证,宋世宗于1999年选用豫麦47X小偃54杂交后,经连续7代系统选育,培育出一个HC99-16新品系,并向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申报参加区域试验。
2005年,宋世宗退休了,但他并没有休息,在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雒温生的邀请下,成为该公司总农艺师,继续他的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及HC99-16新品系的培育工作。
12年破冰路,迎来蛹化得新生。2011年10月,经12年呕心沥血的艰辛培育,HC99-16新品系顺利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怀川916。该品种在当年进行生产试验的全省12个试点中,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35.7公斤,位居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其抗病性、抗寒性位居全省第一位,商丘试点最高亩产650.7公斤,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焦作市没有优质强筋小麦的空白,为焦作市首创,又为河南省增添了一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矛盾,5年内预计将推广近亿亩,可为全省新增经济效益200亿~300亿元。
48年来,宋世宗从一位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农技推广研究员,再到小麦育种家,始终奋斗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用汗水谱写了人生奉献之歌。
(宋世宗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