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东部有汤王堤和商村两个村庄,这两个村庄与商朝汤王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说在三千五百年前,汤王灭了夏朝得天下。刚登上天子宝座就遇到了七年大旱。江河里的水都枯干了,石头和沙石都快要晒化了,百姓叫苦不迭。史官卜了一课说:“如果拿人来做牺牲,才有下雨的希望。”汤王说:“秋雨是为了黎民。假如定要拿人来做牺牲,那就让我来吧!”说罢,他穿着白色的孝衣,身上绑上易燃的白茅,走到堆满柴禾的神坛上。巫师们在柴堆周围点着了火。熊熊的火焰包围了站在柴堆高处的汤王。汤王的虔诚之心感动了天上的雨神,天空突然降下了瓢泼大雨,大火被浇灭了。旱情解除了,人们欢呼雀跃,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了下来。
谁知这一开头,大雨和暴雨接二连三地下了起来。黄河水满堤岸,汹涌澎湃。那时候黄河从汤王这一带流向东北入海,汤王堤这个地方地势低凹,汹涌的河水在这里冲开了大堤,淹毁了堤外大片大片的土地和村庄,百姓又叫苦连天。汤王派人堵挡,堵挡了九年都没堵挡住。史官又占了一课说:“想要堵挡住决口,除非人跳进水中!”汤王说:“水那么深,流那么急,人跳进堵挡,生命难保。需要人跳的话,那就让我跳吧!”汤王说到这儿,身子转向决口,大声地呼喊道:“黄水,孽龙,快住收吧,我来了!”说着,身子一纵,跳进了决口处。
汤王一跳进水里,堤上的大臣,民工都跟着跳进了水里。决口处筑成了一道厚厚的人墙,凶猛的洪水、孽龙害怕了,不敢越过人们身子,乖乖地顺着堤岸往下游流去了。
汤王忙下令叫来未下水的民工抓紧时间填土。待决口处筑成新堤后,汤王才从水中走出来。从此,汤王堤这个地方再也没决过口。为了纪念汤王,后人就把这段新堤叫汤王堤,把汤王领人堵挡决口时住的地方叫商村。
黄河后来又改道向东南流了,可汤王堤和商村遗址却保留了下来。人们在这两个地方居住,形成村落,分别叫汤王堤村和商村。
(原载《武陟县地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