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今日武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县“1357”工程又结硕果
市政府考核我县市定目标完成情况
我县69个项目悄悄开竣工
转型跨越帆正扬
我县召开经济工作务虚会
县领导走访慰问金融财税部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县“1357”工程又结硕果
——武德广场、迎宾苑、龙兴苑竣工开园
作者:温淑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2月31日,市委副书记王明德(中),副市长胡小平(左二),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右二),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左一)等陪同下,参观游览武德广场。本报记者 冯振乾 摄
 
   

  本报讯(记者温淑均) 祥龙回首辞旧岁,“一场两苑”贺新春。2012年12月31日上午,我县“1357”工程的又一批力作——武德广场、迎宾苑、龙兴苑建成开园,为“生态武陟、魅力武陟”建设再添新景。市县领导王明德、胡小平、常鸿、闫小杏、魏国龙、王亦山、刘中州、秦迎军、马金洲、张进、杨志伟、庞恩庆、薛新生、胡宜朝、徐达军等深入武德广场、迎宾苑、龙兴苑参观游览。

  “1357”工程是我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年底在老城区兴建的16项城建重点工程,包括1个广场、3个入城口、5个公园和7条道路,工程总投资19亿元。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城乡建设3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全县“八区四路”总体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强力推进老城区综合改良工程,从而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序幕。

  我县老城区城市综合改良工程概括为“1357”工程。“1”,即武德广场;“3”,即农信大道、三条龙和小徐岗3个城区主入城口改造;“5”,即仰韶文化公园、覃怀公园、怡心苑、迎宾苑和龙兴苑;“7”,即获轵线大修及东延、龙源路及詹泗路城区段改造、产业集聚区“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工程和绕城环路。

  “1357”工程项目按照“适于人居生活、功能配套齐全、人文气息浓厚、绿色环保理念”的标准,围绕“历史文化、绿色开放”的主题,对3个入城口及龙源路、詹泗路等周边区域进行综合性改造,积极引入景观绿地、历史文化、声光技术等城市发展元素,使全县人民重拾黄河文化的记忆,了解千年古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生态绿色城市的宜居环境。

  为了确保“1357”工程顺利进行,我县采取三项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程高效有序实施。

  一是实行项目负责制。每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名科级干部和3至5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从开始征迁到项目竣工,除项目建设及监理招投标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外,其余征迁、补偿、环境协调及工作推进均在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各负其责,展开工作。

  二是强化督导评比。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每周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现场检查观摩;县城建办一周一检查、一周一通报;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深入各项目组进行跟踪报道,表扬先进,鞭笞后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间断视察、跟踪问效,从而在各组之间营造了比学赶帮、明争暗赛的氛围,有力地加快了工作进度。

  三是抓好政策研究。对各项目组在拆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挥部和政府常务会都及时研究决策,并将决策意见下发至项目组和征迁户,做到政策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平度,以此推进征迁;整个工程拆迁面积29万平方米,征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上访现象,实现了和谐征迁、平稳征迁。

  随着武德广场、迎宾苑、龙兴苑的建成开园,我县“1357”工程建设已陆续进入收获阶段。

  截至目前,“1357”工程所涉及的16个城建项目中的获轵线修复及东延工程已于2011年11月20日全面竣工;龙源路、詹泗路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于2012年9月29日竣工通车;产业集聚区“两纵一横”路网工程将于2013年春季全面建成投用;仰韶文化公园、覃怀公园、怡心苑工程预计2013年5月1日正式开园;绕城环线正式启动,其中云台大道至斗武路段已开始工程施工,全线预计2014年年底全面竣工。

  我县“1357”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入城口景观鲜明,道路宽敞亮丽,游园点缀其间”的景象,把整个城市景观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