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山阳区在成功创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基础上,采取多项举措,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覆盖全区、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为全区人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据了解,该区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力度,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招聘专业人员20人,切实加强了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保障执法检查和检验监测的顺利开展;在街道,强化了属地管理,建立了“网格化”监管模式。同时,该区相继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党的十八大等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0余次,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辖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了全区食品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努力构建长效机制。食品安全的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因此,该区把经营者自律作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来抓,有效促进了食品企业自我约束和规范经营。同时,该区通过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实行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全面推行信用体系建设,促使企业树立自己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截至目前,该区初级农、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市场流通企业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为了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监管效能,该区卫生监督部门对违法违规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度,一年来,先后对辖区15家餐饮单位下发了约谈通知书,通报违法违规事实,告知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条款,并提出整改的内容和期限。
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夯实食品安全基础。为了切实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盲区、无缝隙,该区一是实施了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和进家庭的“五进”工程,对群众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二是制定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设立了奖励基金,公布了区食安办和各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三是抓示范创建,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去年以来,该区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和各类业态的食品经营单位,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单位、门店)创建活动,采取监管部门培养推荐、区食安办审核把关、区政府统一授牌的方式,通过示范引领,使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区已培育餐饮服务示范街区一个、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家,示范单位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