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要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让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农家冬闲挣钱忙
支农惠农暖民心
图片新闻
飞天梦圆亲历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冬闲挣钱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 鹏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记者到温县黄庄镇采访,所经村落打牌、聊天、晒太阳“猫冬”的农民难觅踪迹,连路上行人都显得行色匆匆。

  “正农闲呢,街上咋不见人?”“农闲?谁闲啊!家家户户都忙着去挣钱了。”

  在车内,记者跟黄庄镇政府干部张满周聊了起来。

  “都去哪儿打工干活呢?”“这你会不知道,都在镇里的富民产业企业里干活呢!”

  说起富民产业,记者早有耳闻,该镇的制鞋业由来已久,近年来通过找准定位、发展引导、培育龙头,使得全镇制鞋业形成集聚效应,成为该县又一实用鞋基地。

  富民产业是否名副其实?当地农民能否鼓起钱袋子?记者恰好路过位于该镇的焦作市福达鞋业有限公司,便走了进去探探底、算算账。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但见两条流水线正在满负荷生产,每条生产线上将近有60名工人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自己负责的工序。

  参观完制鞋的生产流程之后,记者来到总经理樊福玉的办公室,他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镇里算是中等规模的公司,年产100多万双实用鞋。”说起“富民产业”这个称呼,樊福玉连声说:“这话不假、这话不假……”

  据他介绍,目前在该公司有400余名工人,根据岗位不同工资不等,人均每月2000多元,干一个月相当于种一年地了。说话间,办公室走进一个中年人,樊福玉指着他说:“正巧,这是俺公司月收入最高的,你问问他。”

  进来的这位中年人叫樊顺义,是该镇西韩村人,问他是不是工资最高的,老樊看着樊福玉不知如何作答。“记者采访呢,不收你的税,有啥说啥吧。”樊福玉说明情况,老樊才打开了话匣子:“俺工资最高不假,俺负责一条生产线,算是个小干部,工资比普通工人高点,一个月开4000多元。另外,儿子一个月开2100元,儿媳妇一个月开2400元,俺闺女一个月也开2400元。”

  “一个月你们家收入1万多元,真厉害!”记者很吃惊。岂料老樊说:“俺媳妇在家看孙子呢,要不,俺家还能多挣2000多元钱!”

  “除了在厂里上班的,还有在家上班挣钱的呢!”樊福玉接着说。原来,该公司生产的鞋,制帮环节都是交由十几个加工点制作,每个加工点又有数十人。

  在樊福玉的带领下,记者到董杨门村一个加工点,只见有2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鞋帮。加工点的负责人张冠军说,在他加工点干活的都是家门口的,既不耽误做饭也不影响送孩儿,工资计件,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每月都能拿1000多元加工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