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觉新闻/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起舞弄清影 美丽在人间
世相漫话
世相漫话
驾考通过率低,就是坏事吗?
岂可以“没想到”堂而皇之
媒体观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岂可以“没想到”堂而皇之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这么多的“没想到”也是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来源多种多样的背景下,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不应对知情不报抱有幻想,在对于问题的解释上更不能闪烁其词,这样势必会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政府的公信力也就会随之大打折扣。

  

  2012年12月31日,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发生,山西省环保厅1月5日才获知消息,中间隔了5天时间。新华社文章6日称,此举已“涉嫌迟报”。次日,山西潞安天脊“12·31”苯胺泄漏事故指挥部召开第三次新闻通气会。当地官员表示对环保污染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对苯胺进入浊漳河以后污染危害性估计不足,因而没有及时上报省政府。他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但是,该官员在解释泄漏事故晚报的问题时,连用了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苯胺的泄漏量那么大,没想到企业处置不了这起事故,没想到苯胺进入浊漳河会造成污染,没想到一般的安全生产事故能发展成环境污染的大事故。他们承认,“对污染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对危害性估计不足”。

  苯胺泄漏“迟报”事件绝非相关部门的几个“没有想到”,也绝非当地政府对环保污染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那么简单。一起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何以衍生为横跨三省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件本应让公众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防范的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却戏剧般地因邯郸大面积停水,倒逼长治迟来的“上报”。

  试想,如果在当地政府的“围追堵截”中,事故在市境内得到控制,“毒水”不外流,辐射的范围不可能这么大,那么就不会有“迟报”,更不会有官员一次次的“没想到”。

  可是,问题还是出来并且本不该地扩大了,官员事后的“没想到”能说明个啥?这么多的“没想到”和“不够、不高、不足”,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没有把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

  这么多的“没想到”也是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来源多种多样的背景下,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不应对知情不报抱有幻想,在对于问题的解释上更不能闪烁其词,这样势必会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政府的公信力也就会随之大打折扣。

  长治苯胺泄漏事故,既暴露了遇事习惯性不报或迟报的官场痼疾,也折射出某些地方官员对污染问题的意存轻忽和应对无方。“没想到”不是委屈,更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和理由,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在前边,或者事发当时积极地应对想办法,那么,何来事后的“想不到”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