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童心驿站
“三化”打造和谐城区环境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
孟州:产业集聚多创多新
市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近6亿元
同比增长67.9%
把群众最美好愿望作为最高追求
改革开放“红利”释放
新区:招强引大多变多效
温县积极发展女党员
优化党员性别结构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群众最美好愿望作为最高追求
—— 山阳区以人为本建设新型社区综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杜永兵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山阳区以人为本,重在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最美好愿望作为最高追求,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共启动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3个,其中6个社区一期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3个社区正在加紧建设,4个社区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变城镇化为城市化,变农民为市民,是该区以人为本的重要措施。

  山阳区地处焦作市城区,可谓“城中有我、我中有城”。该区将新型社区建设作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立足长远、站位全局,在规划上坚持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村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变城镇化为城市化,变农民为市民,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新型社区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为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千篇一律,该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两次组团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安阳市林州市等4省9地20个新型农村社区考察学习。在学习考察、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该区按照“适度超前、注重长远、合理布局、一步到位”的原则,统一聘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顶尖的详规设计单位,由区政府出资委托高资质的规划编制机构进行编制。为确保严格按照规划运作,该区实行一张蓝图、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真正做到了执行规划不缩水、不走样。

  房屋产权是农民搬进社区后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该区从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组织本区住建、国土、房管等部门,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等各种相关手续,并积极探索利用国有土地建设新型社区的运作模式,力争使群众住上大产权房,使他们搬得进、住得下、卖得出,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使搬进社区的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山阳区按照布局集中、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资源集约的标准,坚持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同步推进,加快道路、水电、环卫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着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超市、餐饮服务、托幼养老、邮政通信等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生活要求,积极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截至去年年底,建成的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2个集中安置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2个安置小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各社区超市、幼儿园等服务项目正在有序建设当中。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规划兴建的6个现代化居民生活小区,其中5个小区一期建设任务已全面完工,农民搬出平房住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公寓,实现了居住环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与新型社区相结合,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是该区以人为本的创新之举。

  山阳区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积极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借助招商节会、政务网站等各类平台,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推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该区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同时,利用城郊废弃厂房或建筑工地,在城郊村周边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全部用于安置村民,建成后可腾出土地500余亩,目前,项目规划已完成,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把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充分就业作为着力点,让迁入社区的群众有保障、有活干、有钱赚,是该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山阳区在新型社区建设中,把强化社会保障、实现农民转型、确保充分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免费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发布、现场招聘洽谈、SYB创业培训报名、职业技能培训报名等服务,为农民就业提供帮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已先后组织50余家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家政服务、操作工等就业岗位近5000个。同时,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四城区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居民年人均基础养老金达900元,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该区还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为发挥优势,壮大产业,以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该区积极引导辖区农村发挥区位、土地等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产业发展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

  在利用有限耕地、发展新型农业方面,该区根据辖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集约使用耕地,进行农业合作经营,截至去年年底,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带动农户1157户,实现年产值8000余万元。利用北临太行、南依南水北调运河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县(区)的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林、水、路、田、宅相依的生态网络,鼓励沿山、沿河农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场,目前,已建成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特色观光农场10家,年实现营业额2000余万元。

  在集约使用土地、发展新型工业方面,该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土地资源整合,腾出4000余亩土地,积极谋划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大、集聚效应强的投资项目,不断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目前,总投资20亿元的修正(焦作)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修正药业集团在该区已注册2家公司,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在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该区抢抓我市城区南移东扩的历史机遇,利用辖区农村的区位和地段优势,引进了丹尼斯、大商集团、肯德基等一批知名企业,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对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涉及拆迁的村,积极做好群众生产性安置工作,通过土地置换为各村换取了1.8万平方米的商业门面房,投资20亿元规划建成大型商场、农贸市场等生产安置性项目25个,较好地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