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闻简报
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
国防部:日方飞机频繁
跟踪干扰我方飞机正常活动
美国加州一高中发生枪击案
焦煤集团领导
看望慰问谢延信
焦煤集团加强督察确保安全生产
图片新闻
焦煤集团精心烹饪廉政大餐
方庄二矿五条严规保安全
民政部:我国孤儿采取分散与集中养育相结合方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认为专业化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符合发展趋势,只有围绕“专”字做文章,才能把产品做“精”,赢得市场竞争,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确立了专业化经营理念,以气缸套生产为主业,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进行气缸套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经营,长期坚持不动摇,使企业在明晰的产业方向引领下持续前行。为推进专业化经营,中原内配把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都围绕气缸套的生产经营优化配置,引进先进设备,加强工艺装备研发,完善质量体系。同时,与一些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及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取先进的理念、技术与市场,使企业不断向专业化的纵深领域拓展,产品做到材质最优、性能最好。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坚持气缸套的专业化生产,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在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工业等多领域拓展气缸套市场,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分工开始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换,全球工业化进入产品内分工的新阶段,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参与各个发达国家产业内部分工,扩大了工业化规模,延长了产业链条。中原内配领导层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在专业化条件下做大做强,必须扩大开放,走国际化道路,在我们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下,开放引进,实行拿来主义,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中原内配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抢抓国际知名汽车公司整车生产与零部件生产分离、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的机遇,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全方位拓展开放领域,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为使企业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主动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及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以强强联合机制互惠共赢,实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跨越发展。美国康明斯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大中马力柴油机研制厂商,其系列产品以可靠耐久、高动力性能而且省油著称,多项性能指标均居世界同类产品领先地位。中原内配通过与康明斯公司的合作,按照康明斯公司执行的QS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请美国专家现场指导、监督,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到产品的检验、包装,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通过美国QS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功进入康明斯全球采购系统。在拓展北美市场的同时,中原内配与英国GKN集团组建了合资公司,实现了拓展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目前,中原内配的气缸套占据美国康明斯全球采购量的95%;占据福特、通用供货量的30%以上,成为美国国际卡车、巴西MWM的独家供应商及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气缸套OEM供应商。

  (三)着力自主创新。中原内配始终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科研项目的实施为切入点,着力与世界高科技前沿同步研发,使企业形成了强劲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动力。一是加强产品和工艺装备的研究和应用,每年投入气缸套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3%,研制的气缸套柔性自动生产线,能够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属国内仅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MS502新型材质气缸套,符合德国奔驰新一代重型发动机HDEP的技术要求,为通用汽车最新一代汽油机平台提供了先进的L83/LV3产品;研发的美国康明斯ISL9.5L产品,满足了康明斯新机型的预研要求。二是建立全球化的研发平台。在美国底特律、英国切斯菲尔德和德国斯图加特成立了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吸引了30余名原在福特、通用等知名企业就职的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加盟,形成经验丰富、贴近市场、内外联动的技术研发团队,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超过50种。三是大力实施专利与标准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对自主研发的核心与关键技术进行专利保护,拥有专利108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建立全国内燃机气缸套工作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占行业标准总量的70%,有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实施专业化、国际化战略,加快创新发展进程,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中原内配把提升员工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着力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人才高地。以企业创建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先后吸引英、德、美等国和清华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发动机专家参加研发。目前,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401人,其中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562人。二是建立全员学习与职业发展体系。搭建学习平台,在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大专班、本科班,鼓励员工免费进修MBA等课程,通过内训、参加公开课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构筑全员职业发展体系,按职业岗位、层次设置发展通道,相互开放,根据年度绩效考评结果确定员工晋升层级,并送考核优秀的人员到国外进修培训。三是建立全员创新激励体系。实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布制度,重奖科技攻关有功人员,五年来共奖励科技攻关项目428项,奖励金额540余万元。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实行项目经理制,五年来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730余项,其中的600余项已在新客户市场上推广应用。每年举办以激励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年度颁奖晚会,受奖人数占全员人数的五分之三,大大增强了员工融入创新发展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几点启示

  中原内配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1.专业化有利于做强。中原内配专业化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在分工日益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专业化,才能集中精力做深做精、做强做大。物理学有一个基本定律,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受力面积和压强成反比,即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针尖之所以突破力强,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刀刃之所以锋利,是因为很薄,所谓“针利因尖细,快刀赖刃薄”。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这样,只有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核心业务上,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有利于取得突破,突破了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这就是通常说的“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这与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一个道理。如果企业盲目向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扩张,分散精力,很难做精,经济下行期尤其如此。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指出,系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率上的公司,几乎肯定可以取得竞争优势,并且会很快获取市场优势。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专业化已经从部门、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到产品、零部件乃至工艺的专业化,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打破产能过剩的困扰,就要由多领域横向扩散向纵向集中转变,收缩力量,握紧拳头,着力于主业和主要产品,找准突破的关键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关键技术上求突破,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在做精做强的基础上做大,走出一条由专而精——由精而强——由强而大的专业化转型升级之路。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方也是如此,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才能避免恶性竞争,走好转型升级之路。

  2.国际化才能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积极主动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技术、管理、人才,才能尽快缩小差距,走到国际前沿。只有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国际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原内配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国际化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可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又能扩展产品的市场空间。我省企业应当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的机遇,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主动与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对国际市场和前沿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或进行跨国并购,走出去投资设厂,开发国内紧缺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缓解产能过剩。

  3.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是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必须要有先进的科技当支撑。中原内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还能赢得市场竞争,关键因素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进而抢占了市场先机。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必须在科技进步上狠下功夫,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优势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专业化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人才需要专业化的教育培训。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向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创新对技术、管理人员与职工的评价、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学习、积极创新的体制机制,使提高素质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让人才和高素质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大作用,使企业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活力。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周 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