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当我在网上看到焦作云台山的介绍时,被那秀丽的风景深深吸引。再看到这个学校的介绍后,又被云台山精彩的武术训练所诱惑。什么都不再考虑,我就一个人从德国来了。”1月11日下午,云台山脚下的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练功场上,今年18岁的德国女孩玛蒂塔通过教练袁雅乐的翻译对记者说。
下午的阳光暖暖的,雾霾渐渐散去,练功场上许多身着练功服的学员正在袁雅乐的指导下腾挪闪跳,练习拳术器械,这里不乏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弟子。玛蒂塔自去年9月份来到这里后,一直练习梅花刀法。“嗨!嗨!嗨!”一连串的发声,只见她时而跃起凌空踢腿,时而下蹲横刀平扫,身影中闪着阵阵刀光……
“注意放松,不要紧张!”袁雅乐在一旁提醒说。
一套梅花刀练下来,玛蒂塔的额头上沁出一层汗珠。“中国功夫太深奥了,我爱中国功夫。”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
当记者询问她在这里的生活时,她通过袁雅乐翻译说,这里的训练很紧张,每天都要压腿、练习刀法套路、学习中文,生活过得很充实。虽然云台山景区就在眼前,可她在这里生活4个月了也仅去过一次,红石峡是她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当我提出来这里的时候,父母都很担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德国。可我太爱这里了,坚持要来,结果就来了。”袁雅乐翻译着她的话说,“刚开始,有的师兄说压腿这项基本功练习起来很枯燥,可我觉得这就像玩游戏过关一样,要一关关地过,经历过了才会感到快乐。”
和玛蒂塔一起跟着袁雅乐练武的还有来自瑞士的播阳(音译)。今年28岁的播阳皮肤有点黝黑,眼睛里始终洋溢着自信。“我跟师傅练的是少林拳,很好!”他用中文说。随后,他在练功场上为记者打了一套少林拳。
据了解,播阳的心中一直有个中国功夫情结。2012年4月,他从网上看到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的介绍后,来到了这里。他刚来的时候,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大,生活不太习惯。可随着一天天紧张的学习,他不仅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而且和很多不同国家的学员成了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切磋拳技,就像一家人一样。“这里的训练很累,我喜欢挑战自我,让自己更强大。我喜欢这里,这里像家一样。”播阳说。
“河南是中国功夫的故乡,这里不仅有少林拳,还有太极拳、八极拳,我爱中国功夫。”播阳通过袁雅乐翻译说,“去年农历九月九举办的云台山国际登高节,我因为签证原因没有报上名。不过,我会在这里好好学习,回到瑞士后开一家武馆,将中国功夫传授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