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李松伟 刘安海
去年,市纪委在推进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化建设中,坚持用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举报工作,领导带案下访解决信访举报问题,创立风险评估机制排查化解越级访苗头,构建工作责任承诺体系,用信访举报工作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领导干部带案下访解决信访举报问题
去年,市、县纪委信访室都新增了一本台账,详细登记了带案下访领导、调查人员、需要调查处理的问题和办理时限。这本台账反映了一年来市、县两级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做群众接待、案件调查、审核报结、思想教育和稳定帮扶等工作的情况。
开展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工作,是市纪委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市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站位全局,转变作风,采取带案下访、定期走访、值班接访等形式,先后直接领办55起信访举报案件,其中多数是疑难复杂的信访举报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列入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内容的案件,按期办结率100%,党政纪处分56人,组织处理19人,移交司法处理4人。在这项工作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秦海彬带头接访,包案处理3起信访案件,其中一起长达十几年未处理到位的老职工工作待遇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市纪委班子成员也主动分包案件,及时约访群众,查处3起县级干部违纪案件,解决了一大批疑难信访举报问题。同时,市纪委紧扣当前信访举报形势和五项工作机制,与市信访局密切配合,健全信访工作协调联办机制,共同处理一些重要信访问题和非正常形式的群众来访,去年联合开展征地拆迁领域专项治理活动,按期办结省信访局、省监察厅交办的52起信访案件,维护了我市的良好信访秩序。
评估苗头风险化解越级信访问题
排查信访苗头,是基层信访举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开展苗头排查、矛盾化解等预测预防工作中,有时苗头认定过宽,增加了工作量;有时苗头定性不准,漏失苗头错失工作先机。为了真正提高苗头排查化解实效,去年市纪委尝试建立了信访苗头风险评估机制。
在推行信访苗头风险评估机制中,市、县、乡三级全面排查,开展苗头分析研判、论证评估,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数据,评估突出了信访人基本情况以及信访原因背景的全面识别评估、信访人信访诉求以及当时处理结果的全面识别评估、查处办理情况的全面识别评估三个内容。推行风险评估机制以来,全市共排查越级访苗头80余起,有效化解70余起信访案件。对信访苗头的评估,融合了我市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工作“四个三”的内涵,发挥了“三支队伍、三级平台”的作用,苗头化解在基层的比率明显上升,初访越级上访数量也明显减少。签订责任书给群众一个承诺
近年来,农村群众来访数量较大,这是影响信访秩序的关键。农村上访群众存在复杂多变的因素背景,一些群众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信访倾向,认为只有到上级机关上访才管用、在基层信访不管用,采取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非正常上访等形式,进行信访举报活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纪委进一步完善强化工作责任书、信访举报处理责任书和办理来访问题双向承诺书,形成了下级对上级、承办人对组织、承办单位对群众的责任承诺体系。特别是与来访群众就受理的有关事项进行双向承诺,公开承诺办理事项、办理期限,让群众吃上一颗定心丸。同时,来访群众承诺积极配合调查,在调查期间不重复上访、不越级上访。去年,县、乡两级纪委与群众签订双向承诺书50余份,信访秩序明显改善,业务内信访举报问题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