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文化活动室练习书法。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张娴征
在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复式农民乐园——北朱村和朱村美苑,前者是历史悠久的老北朱村,后者是现代靓丽的北朱村新型社区,是一个大中心村的两个组成部分。这个村的带头人就是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爱。
村民说“她是个好心人”“实在人”,谁有困难她都帮。
村民还说“她是个名人”,获得好多荣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连任省两届人大代表,是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感动焦作十大人物、巾帼致富带头人等。
村民还说“她很能干”,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心里装着百姓
小爱是个好心人,谁有困难,只要开口,她都会帮衬。村里一孕妇产前住院,她立马拿出500元;村民做生意闹纠纷,她自掏腰包调解解决;村里一大学生患重病,她出资万元救助。
她身上经常装着钱,谁张口都不会不管。她说:“如今政策好,咱有了钱,但这钱可不是光给自己花的,谁没有个难处?都是乡里乡亲的,张口容易合口难,可不能驳人家的面子!”言语不多话实在。
她是个能人,一个乱糟糟的万把人的大村,她硬是逐步治理好了。北朱村变了,当先进了,成为全国尊老敬老模范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综合治理先进村、焦作市新农村建设明星村……
她因诸多荣誉成了名人。村民们说:“村里富了,小爱火了,村民日子好过了。”她听后淡淡一笑说:“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如今的政策好!”
其实,她有心胸、有谋略,为北朱村谋划好了新农村建设一盘棋。
处理“老大难”
1983年秋,村民上访、聚众闹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面对困境,她提醒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群众无小事,一定要为群众着想。
胸怀豁达,以德报怨。刚上任时,一老实男人使劲砸村委会的大门,说是媳妇嫌家穷跑了,撇下儿子和他日子不好过,就来砸村委会的大门出气。小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给他家送去了自家的米面、衣物,又帮他联系了工作。这男人逢人就说:“俺爷儿俩现在吃穿不愁,多亏了小爱。她不记仇,是好人!”
遇事沉稳,速平风波。时隔不久,一个秋阳似火的午后,全村几百辆大小机动车黑压压一片,堵住了两个街口和村委会大门及球场,说是“要为村煤矿已经开过的煤条补差价讨说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村民们看到她,哗地把她围了起来。她遇乱不惊,让村民选出代表说明情况,紧接着又提议:“以前在村煤矿开的煤条价格照旧,是否能为残疾人过好中秋节募点捐?一吨煤捐5角钱怎么样?”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下午倒换了近1000张煤条,收到1.8万多元募捐款。这件事的处理,让全村人都服了她。
调查研究,走街入户。村里有许多“老大难”和遗留问题,小爱不是抱怨,而是脚踏实地一个一个解决。有一家人和村干部赌气,在街旁养牛多年,谁上门做工作都不行。夏天臭气熏人、蚊蝇乱飞,街坊邻居怨声载道。她笑着上门征求意见,还让把牛牵到自家的养牛场,让其长期无偿使用。这家人感动得当天就拆掉了街旁的牛棚。一户人家规划村街时院落处于路中,几年不拆。她入户协商,并划拨了合适的宅基地。户主笑了,当天就动工拆房,使得多年梗阻的村街得以畅通……
慷慨解囊,摆平局面。一个寒冬的深夜,小爱的手机骤然响起。她急忙穿上衣,奔向出事地点。原来,村里一残疾人欠小吃店餐费不给,小吃店老板急得深夜揣刀上门滋事。她先呵斥了滋事者,又代付了餐费,还给110警察道歉。霎时间,一场风波平息。送走警察之后,她对围观者说:“人要活得有尊严、讲道理,如果为了这张嘴被警察带走了,那是啥名声?”从此,村里再也没发生过此类事情。
公布电话,随时办公。小爱对村干部责任的理解是:及时、周到地为村民服务。她带头将村两委会干部的手机号码公布在村委会铁栅门内的黑板上,谁有难处或急事,随时都能联系到她。
小爱的辛劳没有白费,用她的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有难处都应该帮助。”小爱上任不到半年,就凝聚了全村人的心。往日打架吵嘴、偷盗、说闲话等不安定现象不见了,聚众闹事、越级上访等恶性案件没有了,村里井然有序,村民心态平和、团结互助。市、区的“五四普法”“综合治理”现场会多次在该村召开。多年来,该村都保持着“零发案”的良好状态。
尽快让百姓富起来
小爱从上任起就立下誓言:村民不富不罢休!她很想让村民们尽快富起来,但光靠种地是不行的,没有企业村不富,还要尽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她领会中央和省委、市委精神,制定了北朱村发展目标,多业并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借势攀亲。利用本村地理优势找准门路,与就近企业焦作电厂、鑫珠春公司联合,利用两家企业的下脚料,办起了变废为宝的煤矸石烧结砖厂。
招商引资。引进了思念汤圆厂、大华制衣厂、高频焊管厂、石料厂、木器加工厂、铁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入驻后,村里提供全程化一条龙优质服务,既留住了企业,更留住了企业家的心,有的企业安家落户已有9年多。
百业齐放。她热情鼓励、大力扶持村民们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兴办企业。截至目前,北朱村建起一个120亩的美国克伦生优质葡萄园和小杂果种植园,成长起张艺门业、明统砖厂等数家企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磨香油、粉坊3家,泰和连锁商店、小卖铺10多个,还有鱼塘、观赏鱼塘,3家洗浴中心和北朱村大酒店等。村民们高兴地说:“咱村的劳力不是到驻村企业上班儿,而是忙活自家的事儿,不愁没活干。”
如今,城市社区式新村朱村美苑拔地而起,既解决了部分村民住房困难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该社区于2010年10月动工,总投资2.2亿元,占地145亩,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小区内有多种户型,完备的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深水井自动供水,太阳能热水随时都能使用,天然气做饭。小区内医务室、活动室、图书室一应俱全,娃娃们上幼儿园、入学都很方便。
朱村美苑一期工程16栋多层住宅楼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450多户申请划拨宅基地家庭的居住困难,还让家住塌陷区危险地带的村民摆脱了困扰半个多世纪的烦恼。
不能苦了孩子
小爱重视教育,她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长和村里的希望,不能苦了孩子,要让他们度过一个舒适、幸福而又难忘的童年。”她说到做到,百忙之中抽时间到学校,倾听老师、学生的意见,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2012年初冬,她到学校给师生们送过冬礼物时,叮嘱负责学校工作的村委会干部,要尽快解决师生们的取暖问题。首先要为4个学前班安装大功率空调,尽快为高年级班送煤球御寒,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短短几天时间,这些总价值3万余元的过冬物资已全部到位。
小爱对教育资金的投入胜过村里的任何投资。从2004年起,村里陆续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扩建学校、改建校门,兴建了综合教学楼、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成为中站区一流的农村示范性学校。
村貌换新颜
小爱常说:“我的责任是为全村人服务,帮大家办最想办的事,让大家在和谐富裕中提高幸福指数。”为了这些责任,她不遗余力地操劳着。
改变了村容村貌。小爱花大力气解决规划村街时的遗留问题,清除了街旁堆积物,硬化了路面,还将水泥路延伸到了背街小巷,取直、拓宽、硬化了19条街道。为全村安装了600多盏路灯,统一粉刷墙壁之后,又在村南修建了仿古建筑——村门牌楼。
2010年8月,24个摄像头安装在了全村最佳的监控位置。自从有了“电子眼”,许多村民找回了遗忘、丢失的东西。
培育了文明家庭。北朱村“五好家庭”评比始于1981年,小爱接任村委会主任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修改完善评比条件。村民们学有目标,比有榜样,家家创先争优,大大促进了村风好转,提升了村民道德水准。村民层层推选、比较,选出的“五好家庭”质量高、道德风尚服众,既巩固了多年的优户,又激励了更多的家庭你追我赶。这项符合民心村情的评比,促进了土地承包、设施租赁费的缴纳,让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消失了,村民工作调动手续按时交接了。2011年度,北朱村评出“五好家庭”198户。加上往年的,北朱村的1068户中,“五好家庭”覆盖率在80%以上。其中,30年以上保持“五好家庭”荣誉的就有8户。村委会舍得花钱奖励,让“五好家庭”代表外出旅游、开眼界,去年就有150余户“五好家庭”代表分别到开封、北京、上海、深圳旅游。
文化大院乐陶陶
小爱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村民业余生活的品位。多年来,小爱一方面督促组建村里各种农民文艺活动团队,另一方面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建成了多功能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她到处奔波筹集资金,投资47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的北朱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已于去年7月竣工。
这座文化大院设计高雅,安全方便,抗震、防裂度为七级,三层楼房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扑克、麻将、棋牌等活动室,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室,图书、阅报等学习室,书法、绘画等才艺室,电影、电视等观看室,武术、秧歌、盘鼓、腰鼓、背桩、管乐等活动室应有尽有。
2012年农历二月十九9时,北朱村首届农民文化节隆重开幕,整个村子沸腾起来,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表演着节目。全村男女老少都涌到了表演场地,还吸引了市里、博爱县等地的5万余名观众,都来分享这个焦作地区第一个村办农民文化节。
大家乐着,可小爱顾不上看戏,转悠着四处查看,确保村内、村外安全。不少人劝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她笑着说:“只要大家开心,俺就不觉得累。俺村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文化节还是第一次,没啥经验。以后每年都要举办,争取办得更加完善,让四面八方的朋友都来俺村乐呵!春忙之前举办文化节,丰富一下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家关系密切、更加和谐!”
眼下,小爱和村委会一班人忙得团团转:及早为村民们准备好了大米、食用油等年货,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60~80元的养老补贴,为不富裕的家庭、残疾人送米、面和衣物等。
生活安排好了,还得找乐。小爱联系省、市剧团和北京歌舞团来村里为村民演出。村民们忙了一年,一定要让大家乐个够。眼下,各种文体队伍正热火朝天地赶着排练节目,准备参加新春文艺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