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伊始,随着“史上最严”新交规的正式实施,一场由“闯黄灯扣分”引发的争鸣,逐渐在道路法规是否科学、交通标识是否人性、驾校收费是否垄断、官民沟通是否顺畅、人民群众是否理解等相关热点持续发酵。泛交规话题,已然成为了2013年开门伊始的“重磅炸弹”,今摘“三言两语”,以飨读者。
驾考新规仍需要深度磨合
【事件】:按照1月1日起实施的新交规要求,驾驶证考试全部按照新的考试内容和标准进行。由于新规要求严格,致使各地驾考通过率创新低。根据统计,昆明近期的驾考通过率最高40%,最低仅10%,而在南昌近期考驾照者竟无一通过。
【观点】:一直以来,整个社会都将驾考过松视为“马路杀手”诞生的温床之一,予之批驳,愿能纠偏。当前,面对严格的驾考新规,本应出现的掌声并未出现,反而引来了诸多质疑,也碰触到了民众利益的敏感神经。
饱受争议,一方面在于参加驾考者心理上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要检讨某些规定是否过于理想化,脱离了道路应用的实际。这就需要双方进行深度磨合,需要民众对新规给予足够的理解,也需要新规进行适当调整,更贴近现实意义! ——《都市时报》
驾考难过没问题,考生迷茫有问题
【事件】:日前,洛阳市驾考科目三增加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俗称“科目四”)“难倒”了不少学员。据了解,在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有效期内,科目三的路考部分预约考试次数不得超过五次,但学员预约“科目四”不仅不收费,且暂无预约次数的限制,每次预约间需隔10天。
【观点】:我们应该对驾考的低通过率进行反思。毕竟,学车考证的人越来越多,在驾校报名后学习要排队,考试更要排队,考不过,数月甚至一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考生很无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牺牲品。
好的制度,应当是在尊重个体权益的基础上,激励其作出好的选择,比如认真学习。假如制度不提供良好的基础,既折磨了人又让人没话说,即使合法,也难免引来抱怨。 ——《洛阳晚报》
驾照难考,驾培业该改革了
【事件】:新交规开考,广深以及珠三角等地方的通过率骤降,由从前的五成以上跌到三成以下。交警方面分析,因为驾校和考生对新交规还没适应,通过率低可以理解,他们准备与驾培业细化培训大纲。
【观点】: 长期以来,驾培业都是个懒散的行业。一旦收紧考试规则,原本那些老经验就很难吃得开了。如果说考驾照存在流程上的“肠梗阻”,驾校无疑是排首位的。老教练们开车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按照规矩开车、同时将新规矩教给学员,“老革命”要解决新问题。现在正是改革驾培业的好时机。 ——《南方都市报》
驾考培训费暴涨根在“旧垄断”
【事件】:随着新交规的实施,驾校培训费也应声暴涨,最高涨幅已超过五成。
【观点】:即便新交规确实会导致成本上升,也需依据市场规则和竞争规律,而非简单涨价向消费者进行转嫁;长期以来,我国驾驶培训领域虽名为“市场”,但垄断特征十分明显。在交通管理部门严格的准入限制下,驾校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封闭、明显“供给不足、求大于供”的市场。不彻底破除“垄断”格局,即便有再多的“政府指导价”也是枉然。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