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1月11日下午,李阳在我市人民路一家商场逛累了,到位于商场一楼的快餐店“蹭网”休息。 本报记者 方家禾 摄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开放和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不再更多地聚焦于内容交流,它更指向了网络使用本身,可以更开放、和更多人分享。“蹭网族”由此应运而生。
“快看看我发的微博。”得知记者要采访“蹭网”这个话题,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专业的大四学生李阳觉得“相谈恨晚”。在他ID为Sunny1991Vic的新浪微博上,果然很有“料”。他隔三岔五地写着“别人慌着放假回家,我来学校蹭网”、“在大一、大二、大三痛苦地复习备考时,我悠闲地来到图书馆免费上无线网”、“虽然同为德克士,但县里的和市里的还是有差别的,到县里本想蹭个网,却被告知路由器坏了”等一条条有关自己“蹭网”的微博。
李阳家在博爱,他刚参加完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四学生一般都可以离校了,他还想赖在学校放松些日子再回家。从上大学开始,他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一一配置齐全,上网就成了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四年的时光,李阳见证了校园免费无线网的发展,先是宿舍楼,然后是图书馆,再是教学楼……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任何持有可无线上网设备的学生,只要使用自己的学籍账号登录,便能免费上网。李阳不玩游戏,只进行一般的网络社交、影音娱乐和资料查询,免费无线网就足够使用了。“如果玩网络游戏,还可以再到校园内的动感地带营业厅开通‘Wlan’无线上网。”李阳说。
据该校校内动感地带营业厅负责人许经理介绍,“Wlan”除了正常资费,还有对校内学生的优惠政策,比如买手机、办新手机卡、预存话费等,都可同时免费获赠“Wlan”使用。李阳等许多学生不仅蹭校园免费无线网,还经常预存话费蹭免费“Wlan”来上网。
“蹭网”并不仅限于校内。1月11日下午,李阳到我市人民路一家商场帮家人购置年货。逛累了,他便走进位于商场一楼的快餐店,拿出Ipad,打开Wi-Fi“蹭网”休息。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快餐店、咖啡厅、书店等办公或经营场所,都有无线热点覆盖,以供内部员工和外来人员使用。人们持可以无线上网的设备进入这些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先关闭自己收费的网络流量通道,连接到场所内的无线网,需要上网的时候,便能够免费蹭网。
不过,目前我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现状,显然还难以完全满足像李阳这样的“蹭网族”的需求。家住郑州市高新区的婚礼摄像师、30岁的杨家淼,时不时来焦作出差:“在我家附近,走在大街上都可以‘蹭网’。焦作还不行。”老家是焦作的25岁的徐熙,目前在上海做淘宝网店生意,节假日回来探亲略感不便:“在上海的一些商场、公交车、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都可以免费无线上网了。焦作需要加油。”
看看身边的“蹭网族”,你会发现青年人占了多数。他们正在上学,或事业刚起步,上网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还没有资本投入过多。
记者从焦作市政府获悉,2012年,我市稳步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应用平台已搭建完成,其中35项信息应用、12类行业信息化合作项目已经上线。2013年,已敲定的支撑经济转型的“十大建设”中就包括了“无线城市”建设,计划共完成投资8.8亿元打造“智慧焦作”。“蹭网族”实现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的梦想,或将指日可待了。